仁大開講 24:閱讀志怪小說 反思應世意義
作者:吳志廉博士(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畢業於中文大學中文系,研究興趣為明清文學。)
(Chinese version only)
樹仁大學通識課程四大類別之一是「21世紀中國文化」,其中一門課程是由本人任教的「古代志怪故事與創意產業」。中國古代神異鬼怪的故事提供豐富、寶貴的思想資源,能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創意產業。修畢此課程,學生能夠闡述《山海經》、《搜神記》、《幽明錄》、《聊齋志異》等作品的特色,反思傳統志怪故事的應世意義與思想價值,達至古學今用。
本課程着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每以志怪故事的延伸討論,反思傳統價值觀仍否適用於當下社會。例如借《干將莫邪》討論法理與人情的衝突,以及認識《論語》、《公羊傳》、陳子昂《復仇議狀》、柳宗元《駁復仇議》有關復仇的爭論;借《東海孝婦》思考對不公義的事沉默是否邪惡的幫兇;借《聶隱娘》與相關電影喚起「每人心中都有一隻孤獨青鸞」的情感體驗;借《宋定伯捉鬼》探究世間最險惡的到底是人還是鬼,認識糾纏一起無從分割的愛與恨、善與惡形塑的複雜人性;借《畫皮》、《聶小倩》與相關電影討論易受表象煽惑的人性弱點、救人於危困之中的美好品德,以及認識男權社會下女性命運全被男性操控的意識形態,如衍生女性的價值在於美艷而其危險也在於美艷的悖論。
凡此,希望同學在「觀」與「反觀」的流動結構中有多次精神反思和內心自省的探索歷程。
此課程理論與實踐並重,要求學生考察及動手創造相關產業。各組就着指定課題例如「電玩遊戲中的《山海經》元素」匯報;各組根據志怪故事「二次創作」,化妝扮演不同人物,配上音樂、對白、旁白、字幕,綜合製成五分鐘的故事短片。個人作業包括「劇評」與「文化創意產業計劃書」,同學須評論香港舞蹈團《倩女幽魂》;並就着志怪元素如何與影視、動漫、傳媒、工藝、旅遊、展覽、遊戲、電玩等領域的結合展開構思與設計,不須實際做出成品,但須以簡報形式表達構想內容。綜上,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領他們探索傳統文化為創意產業帶來的契機。
仁大開講下期由樹仁英文系老師從兒童文學的繪本中,講解成人難以啟齒的題目「死亡」。
Published in Hong Kong Wen Wei Po on 25 October 2021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