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45周年 資深教職員分享感動時刻
(本文章只提供中文版)
編者按:香港樹仁大學創立於1971年,前身是香港樹仁書院。樹仁創校45周年的慶祝活動,於2016年9月展開,持續至2017年6月。而6月的壓軸慶祝活動,是於6月2日下午舉行的樹仁45周年校慶酒會暨研究院綜合大樓開開幕典禮。《樹仁簡訊》分別邀請服務年資最長的行政同事,及教學年資最長的老師,回憶在樹仁工作的點滴,並分享難忘的記憶和感受。
黃葆芝女士服務註冊處39年 難忘鍾校長對樹仁的熱愛
現任高級註冊主任黃葆芝女士1974年入讀樹仁會計課程,1978年畢業後於同年9月加入樹仁註冊處工作,至今已39年。
黃葆芝憶述,當年畢業後要找工作,碰巧樹仁招聘行政人員,她便提出申請。上班初期,在辦公室裏感到很有親切感,因為註冊主任許賜成先生(後晋升為教務長)和鍾期榮校長、胡鴻烈校監,都會說普通話。「我是福建人,1971由內地來香港,廣東話一直說得不好。能夠在身邊的人都能說通話的環境裏工作,自然感到很有親切感、很愉快。」
黃葆芝說自己不是那種好高騖遠的人,當時只想在教育行政方面學多一點知識,累積多一點經驗,於是便把定了心,留在樹仁工作。結果,一做便做了39年。她說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沒有想過離開或到外邊闖一闖的念頭。「因為我回到樹仁,就感到回到家裏一樣。」
難忘鍾校長對樹仁的熱愛
被問到在樹仁的日子裏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黃葆芝說是鍾校長中風康復期中堅持每天回校的那段日子。她說,鍾校長在2001年9月中風,康後期中,她堅持要每天回校看文件、聽匯報,於是與胡校監搬到圖書館綜合大樓賓館居住。鍾校長每天在看護攙扶下,拿着手杖,一步步地由圖書館綜合大樓走出來,慢慢的走進教學大樓,再到她的辦公室。「有數次我在教學大樓大堂,見到她一步一步的行,的確很辛苦。我認識一些中過風的朋友,知道中風後走起路來是要忍受痛苦的。這表現出她對樹仁的熱愛,是如此之深,令我萬分感動!」
黃葆芝又說,另有一事她印象也很深刻,就是胡校監多次在每年的新生輔導日暨開學禮上,勉勵同學要在語文進修上多下工夫,多吸收新知識。她摘錄了胡校監在2012年9月4日新生輔導日的一段講話:
「博物」就是告訴各位同學,為學要博大又要濬深,不可馬虎,要為將來治學及服務社會,打好紥實的基礎。各位從校訓的含義,及大學各項文件中,也可以看出本校的教育方針,是學識與道德並重,而不可偏廢。本校是一所着重人文科學的學府,各位同學在4年內,要在語文進修上多下功夫,因為新的技能及知識,或因時間或環境的轉變而有所改變,但如果各位在四年內打好良好的語文基礎,那麼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改變,而是受用無窮的。
展望未來,黃葆芝說:「樹仁一天一天的成長,由跑馬地成和道一幢3層高的校舍,發展到今天擁有4座大樓的寶馬山校園,我深知其中的艱辛與不易,是鍾校長、胡校監及兩位副校監,以『百年樹人』的精神,無私的全心奉獻,數年如一日的傾注心力,所結出的碩果。對此我感到無限興奮和感動。我在此衷心祝願樹仁蒸蒸日上,再創佳績,傳承鍾校長『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讓『敦仁博物』校訓,流芳百世!」
潘志昌老師教學35年 年輕時一天跑3個校舍
現任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潘志昌博士,1981年9月加入樹仁經濟學系,出任講師。除了1991年前赴英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修讀統計學碩士課程外,一直在樹仁任教,至今已35年。
潘志昌1977年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同年回港在中學任教。1979年進入珠海書院進修,兩年後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時,論文指導教授建議他到樹仁謀求教席。他接受老師的建議,聯繫校長鍾期榮博士,安排會面。
「當天我走進鍾校長在灣仔萬茂裡校舍的辦公室時,第一個感覺是驚訝,想不到她的辦公室比我現時的辦公室還要細小,看來只約70平方呎。房間內和她的寫字枱,放置了很多東西和文件。」潘志昌說。
雙方一拍即合,潘志昌便開始在樹仁經濟學系的教學生涯。他在1992至2009年出任系主任,並於2004年領導經濟學系通過學位評審,以及在2009通過評審,把經濟學(榮譽)文學士課程更名為經濟及金融學(榮譽)文學士課程,而學系的名稱也由2009年1月起改為經濟及金融學系。
曾一天跑3個校舍上課
潘志昌憶述,他加入經濟學系時任教3個科目,包括:Money and Banking、Economics和Statistics。曾經有一兩個學期,他每週教8組,以1組(科)3學分計,共24節課。其中有一天早、午、晚都要授課:早上在跑馬地成和道校舍、下午前往灣仔萬茂裡校舍,晚上轉到灣仔峽道(即現時的灣仔校舍)。當年樹仁部分課程設「夜組」,他晚上授課的對象就是工商管理學系「夜組」的學生。
他說,在80年代,老師一周教6組屬正常情況。「當年我年輕,教8組的日子並不感到辛苦。現時我每週上5組。當年樹仁以教學為主,現在老師除了教學,還要做研究。」
灣仔萬茂裡校舍樓高7層,於1977年使用,直至1985年寶馬山校啟用為止。由於萬茂裡校舍地方有限,大多數老師沒有個人辦公室,上課前或下課後如要留在學校,多數在教員休息室。如課堂與課堂之間相隔時間較長,潘志昌會到位於莊士敦道的天地圖書公司看書、購書。他家中的個人藏書,有不少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除了看書外,他也喜歡到附近一間茶餐廳喝奶茶。他說現在回想起來,也回味不已,但餐廳的名字已經忘記了。
問到35年來有什麼難忘的事情,潘志昌說有三件事印象較為深刻。他記得當年在萬茂裡校舍,鍾校長不時走到教員休息室與老師交談,並會主動問及老師的家庭和子女情況。他想不到校長會跟老師談這類話題,當時感到很有親切感。另外,在1982年某日在跑馬地成和道校舍統計學下課後,與一羣對時間數列分析有興趣的同學,蹲在教員休息室地板上討論如何從兩張描繪了經濟變數曲線圖的半透明方格紙中去決定這兩個時間數列之間的時間落後(time lag)。還有在1995年為了開始出版經濟學糸第一期研究手稿(Working Paper),他與韓大遠老師親手去影印(加上「影帝」 張叔的專業指導)和釘裝,以200元的成本印製了4篇各20份並寄送各大專院校和香港公共圖書館。「這種實在和儉樸樸實的滋味,相信很艱在今天資源比較豐足的校園中可以再嘗到。」
在研究路上奮進
近年,樹仁推動學術研究,潘志昌也開始在教學之餘,撥出時間從事研究,撰寫論文。最近,他有3篇論文獲國際期刊接納,快將刊出。他表示,過去集中精力於教學上,研究和撰寫論文對他頗為「陌生」;但經過數年的閱讀、試筆和交流,現時總算掌握了撰寫論文的方法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國際聯繫(現擔任名列SCCI的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的客席編輯),也對研究增強了信心。他期望在未來一段日子,能夠在學術研究建立自己的聲譽,得到同行的肯定。
潘志昌說:「我今年65歲,但我不想退休,我希望繼續從事研究,做出一番成績來。」
2017年5月27日 | 資料來源:樹仁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