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45周年资深教职员分享感动时刻

 


(本文章只提供中文版)

 

编者按:香港树仁大学创立于1971年,前身是香港树仁书院。树仁创校45周年的庆祝活动,于2016年9月展开,持续至2017年6月。而6月的压轴庆祝活动,是于6月2日下午举行的树仁45周年校庆酒会暨研究院综合大楼开开幕典礼。《树仁简讯》分别邀请服务年资最长的行政同事,及教学年资最长的老师,回忆在树仁工作的点滴,并分享难忘的记忆和感受。

 

黄葆芝女士服务注册处39年 难忘钟校长对树仁的热爱

 

 

 

现任高级注册主任黄葆芝女士1974年入读树仁会计课程,1978年毕业后于同年9月加入树仁注册处工作,至今已39年。

 

黄葆芝忆述,当年毕业后要找工作,碰巧树仁招聘行政人员,她便提出申请。上班初期,在办公室里感到很有亲切感,因为注册主任许赐成先生(后晋升为教务长)和钟期荣校长、胡鸿烈校监,都会说普通话。「我是福建人,1971由内地来香港,广东话一直说得不好。能够在身边的人都能说通话的环境里工作,自然感到很有亲切感、很愉快。」

 

黄葆芝说自己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当时只想在教育行政方面学多一点知识,累积多一点经验,于是便把定了心,留在树仁工作。结果,一做便做了39年。她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没有想过离开或到外边闯一闯的念头。「因为我回到树仁,就感到回到家里一样。」

 

黄葆芝女士摄于1978年。

 

难忘钟校长对树仁的热爱

被问到在树仁的日子里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黄葆芝说是钟校长中风康复期中坚持每天回校的那段日子。她说,钟校长在2001年9月中风,康后期中,她坚持要每天回校看文件、听汇报,于是与胡校监搬到图书馆综合大楼宾馆居住。钟校长每天在看护搀扶下,拿着手杖,一步步地由图书馆综合大楼走出来,慢慢的走进教学大楼,再到她的办公室。「有数次我在教学大楼大堂,见到她一步一步的行,的确很辛苦。我认识一些中过风的朋友,知道中风后走起路来是要忍受痛苦的。这表现出她对树仁的热爱,是如此之深,令我万分感动!」

 

黄葆芝又说,另有一事她印象也很深刻,就是胡校监多次在每年的新生辅导日暨开学礼上,勉励同学要在语文进修上多下工夫,多吸收新知识。她摘录了胡校监在2012年9月4日新生辅导日的一段讲话:

 

「博物」就是告诉各位同学,为学要博大又要浚深,不可马虎,要为将來治学及服务社会,打好扎实的基础。各位从校训的含义,及大学各项文件中,也可以看出本校的教育方针,是学識与道德并重,而不可偏废。本校是一所着重人文科学的学府,各位同学在4年内,要在语文进修上多下功夫,因为新的技能及知識,或因时间或环境的转变而有所改变,但如果各位在四年内打好良好的语文基础,那么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改变,而是受用无穷的。

 

展望未来,黄葆芝说:「树仁一天一天的成长,由跑马地成和道一幢3层高的校舍,发展到今天拥有4座大楼的宝马山校园,我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是钟校长、胡校监及两位副校监,以『百年树人』的精神,无私的全心奉献,数年如一日的倾注心力,所结出的硕果。对此我感到无限兴奋和感动。我在此衷心祝愿树仁蒸蒸日上,再创佳绩,传承钟校长『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让『敦仁博物』校训,流芳百世!」

 

潘志昌老师教学35年 年轻时一天跑3个校舍

 

 

 

 

现任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潘志昌博士,1981年9月加入树仁经济学系,出任讲师。除了1991年前赴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修读统计学硕士课程外,一直在树仁任教,至今已35年。

 

潘志昌1977年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同年回港在中学任教。1979年进入珠海书院进修,两年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时,论文指导教授建议他到树仁谋求教席。他接受老师的建议,联系校长钟期荣博士,安排会面。

 

「当天我走进钟校长在湾仔万茂里校舍的办公室时,第一个感觉是惊讶,想不到她的办公室比我现时的办公室还要细小,看来只约70平方呎。房间内和她的写字台,放置了很多东西和文件。」潘志昌说。

 

双方一拍即合,潘志昌便开始在树仁经济学系的教学生涯。他在1992至2009年出任系主任,并于2004年领导经济学系通过学位评审,以及在2009通过评审,把经济学(荣誉)文学士课程更名为经济及金融学(荣誉)文学士课程,而学系的名称也由2009年1月起改为经济及金融学系。

 

曾一天跑3个校舍上课

潘志昌忆述,他加入经济学系时任教3个科目,包括:Money and Banking、Economics和Statistics。曾经有一两个学期,他每周教8组,以1组(科)3学分计,共24节课。其中有一天早、午、晚都要授课:早上在跑马地成和道校舍、下午前往湾仔万茂里校舍,晚上转到湾仔峡道(即现时的湾仔校舍)。当年树仁部分课程设「夜组」,他晚上授课的对象就是工商管理学系「夜组」的学生。

 

他说,在80年代,老师一周教6组属正常情况。「当年我年轻,教8组的日子并不感到辛苦。现时我每周上5组。当年树仁以教学为主,现在老师除了教学,还要做研究。」

 

湾仔万茂里校舍楼高7层,于1977年使用,直至1985年宝马山校启用为止。由于万茂里校舍地方有限,大多数老师没有个人办公室,上课前或下课后如要留在学校,多数在教员休息室。如课堂与课堂之间相隔时间较长,潘志昌会到位于庄士敦道的天地图书公司看书、购书。他家中的个人藏书,有不少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除了看书外,他也喜欢到附近一间茶餐厅喝奶茶。他说现在回想起来,也回味不已,但餐厅的名字已经忘记了。

 

问到35年来有什么难忘的事情,潘志昌说有三件事印象较为深刻。他记得当年在万茂里校舍,钟校长不时走到教员休息室与老师交谈,并会主动问及老师的家庭和子女情况。他想不到校长会跟老师谈这类话题,当时感到很有亲切感。另外,在1982年某日在跑马地成和道校舍统计学下课后,与一群对时间数列分析有兴趣的同学,蹲在教员休息室地板上讨论如何从两张描绘了经济变数曲线图的半透明方格纸中去决定这两个时间数列之间的时间落后(time lag)。还有在1995年为了开始出版经济学糸第一期研究手稿(Working Paper),他与韩大远老师亲手去影印(加上「影帝」 张叔的专业指导)和钉装,以200元的成本印制了4篇各20份并寄送各大专院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这种实在和俭朴朴实的滋味,相信很艰在今天资源比较丰足的校园中可以再尝到。」

 

在研究路上奋进

近年,树仁推动学术研究,潘志昌也开始在教学之余,拨出时间从事研究,撰写论文。最近,他有3篇论文获国际期刊接纳,快将刊出。他表示,过去集中精力于教学上,研究和撰写论文对他颇为「陌生」;但经过数年的阅读、试笔和交流,现时总算掌握了撰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国际联系(现担任名列SCCI的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的客席编辑),也对研究增强了信心。他期望在未来一段日子,能够在学术研究建立自己的声誉,得到同行的肯定。

 

 

潘志昌说:「我今年65岁,但我不想退休,我希望继续从事研究,做出一番成绩来。」

 


2017年5月27日|资料来源:树仁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