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期榮校長與樹仁新聞教育
鍾校長在上世紀80年代中主持新聞系文學創作獎頒獎禮。
新聞系是樹仁6個創校學系之一,現稱為新聞與傳播學系,第一任系主任由校長鍾期榮博士兼任。重視新聞實務訓練的她,既廣邀傳媒中人出任講師,更為學生謀求實習機會而親身向媒體叩門。鍾校長視學生如子女要求嚴格,逃課學生不會輕易畢業,見懈怠懶惰者更傷心痛哭,且放下身段為畢業生謀職。這種辦學理念和作風,已成為樹仁新聞教育的傳統。
新聞傳播界對樹仁新聞系畢業生的普遍印象是「勤奮務實」、「上手快」。這很大程度建業於鍾校長在創辦新聞系之初,已有清晰定位,即重視實務訓練。
在1973至1974年出任新聞系兼職講師的邵盧善,當時是《工商日報》編輯主任,他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說,鍾校長講求實際,培養出來的新聞系畢業生上手甚快,報館樂於聘請,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樹仁畢業生第一日上班就可以上手,不用怎麼教;中大出來的,較不適應。樹仁和浸會的,差不多每個都是這樣。」
《星島日報》及《星島晚報》前總編輯、現任新傳系高級講師宋淑慧接受訪問時也說,樹仁的定位是培訓學生從事新聞工作,故此鍾校長聘請老師時很看重實質經驗,讓學生了解到業界的實際情況。「譬如做報章記者怎樣、雜誌怎樣、電台電視怎樣,會找行內精英教你。樹仁新聞系早期已很出名,是因為聘請了很多資深傳媒人作兼職講師。」
1984年新聞系畢業生、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麥燕庭對鍾校長重視實務深有體會,她指出,鍾校長着重實用性科目如新聞寫作、翻譯等,是為同學出路考慮,希望他們畢業後可很快掌握竅門。她亦同意樹仁學生上手較快,「通常一個星期左右,已經可以進入狀態」。
廣聘知名從業員任教
1971年樹仁新聞系創立時,香港已有數間高等院校提供新聞教育,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學院和珠海書院。邵盧善說,當年他和不少新聞界人士很欣賞和尊敬鍾校長和胡校監創辦樹仁;但不看好樹仁新聞系,因為面對很多競爭對手。
鍾校長深深明白,要推行實務訓練和加強競爭力,必須由有相當經驗的新聞從業員,執起教鞭;而當時鍾校長物色的主要對象,是新聞界的「中生代」。
邵盧善指出,鍾校長請來的很多是新聞界的中層管理人員。論學歷和經驗,他們未必最好;但在新聞工作中已累積了一定的經驗,並開始在管理方面發揮作用,可以說是新聞界的「明日之星」。
宋淑慧是在1986、87年任職《星島日報》採訪主任期間,經由上司潘振良的推薦下,到樹仁兼職任教中文新聞採訪與寫作,這正是由「中生代」出任講師的又一例子。
在1971年入讀新聞系的潘樹泰憶述,當年任教的講師,包括《星島日報》總編輯馮永立。「他教得很好,亦是當時全港第一位電視新聞評論員。」潘樹泰又說,老師中還有香港電台知名節目主持人歐陽義德、《工商日報》採訪主任陳大敦和商業電台新聞部主管梁天偉(現任樹仁新傳系系主任)等,「可謂巨星如雲」。
創系初期,資源、知名度俱乏,鍾校長唯有事必躬親,憑着一腔熱誠邀請業內名人加盟。邵盧善說:「當年鍾校長來電邀請我任教,令我誠惶誠恐。我說我本科不是唸新聞的,她說『可以啦,別客氣。』她經常就叫人『別客氣』。」
鍾校長也很看重與老師之間的情誼。邵盧善說,他雖然很少跟鍾校長聊電話,但她每逢新年必會親手寫問候卡。「我很慚愧,應該是我們晚輩寫給她才對。」
宋淑慧憶述鍾校長請她留任的經過時說:「她拿一張『鍾期榮』的卡片,在上面簽名,夾着一封信給我,叫我繼續幫忙。她覺得你教得認真,就會千方百計想你繼續做。她知道我們不太計較薪金,但最後不能說服你,她還是會給你一倍薪金。當時,兼職的一倍薪金,跟正職工資不算得是什麼;但她就是想盡辦法把你留下,可做的都會做。她是很有心的人。」
親自籲求實習職位
鍾校長擔任浸會社會學及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時,積極安排學生在社會服務機構實習,而在領導樹仁新聞系時,她同樣十分重視實習,常常親身為學生張羅實習職位。
邵盧善表示,每年暑假,鍾校長一定會親筆來信,請求增加實習名額,而且必會跟進媒體機構的回覆。「她問我們,對在港台實習的樹仁同學有何意見。我說必須有悅耳的聲線,希望她多加注意,之後樹仁推薦來的,起碼聲線不會不及格。我想她真的有記下來,她是很認真的人。」
潘樹泰表示,鍾校長會盡量安排同學參與暑期實習;不過,當年實習並非如現時一樣,是強制參加的。由於他當時已在《星報》和《明報》任職,所以沒有參與實習。他感慨地說,近年新聞系學生很幸運,因有系主任梁天偉教授為每一個同學安排暑期實習,「學生要好好珍惜。」
要求嚴格 重視道德操守
人所共知,鍾校長擇善固執、砥礪德行,對同學要求嚴格。潘樹泰雖是樹仁新聞系首屆學生,卻是第二屆畢業,皆因缺課太多。他說:「那時我半工讀,校長對每個學生都關顧周到,知道我很多時候不上課,就跟我說不能畢業,所以我要唸5年。」他又說,當年學生頑皮、常常逃課,鍾校長苦口婆心勸說:「你們乖吧,不要走堂,我很辛苦找老師回來教你們。」
在麥燕庭眼中,鍾校長是個很嚴格、很真性情的人。「她會站在校門,監督學生的衣著,有沒有遲到,又經常巡堂。我的中學校長也沒她巡得這麼密。」她憶述在灣仔萬茂里校舍上課的一次經歷。鍾校長巡堂期間,發現某些同學沒有用心上課,走進來訓話。「校長說:『同學要努力,自強不息,考好學分啊!』說着說着竟哭了。這就知道她對學生的學業很着緊。」
鍾校長重視學生的品格培養,要求新聞系學生將來投身新聞工作後,要嚴守道德操守。1999年「陳健康事件」發生後,她曾撰寫《傳媒道德操守的我見》一文,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並希望喚醒傳媒以監督社會權貴為使命:
但為什麼會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罔顧職業道德操守,被人或自願被利用呢?講來講去,我覺得仍舊是一個舊問題,即教育問題與社會環境問題。在我的記憶和印象中,一直以來,香港的教育體系中就很少重視道德與品格教育,當然也有很少數的學校甚重視品德教育,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學校只是鳳毛麟角而已。一般而言,香港的教育普遍充滿現實主義功利色彩和個人自我為中心,一旦踏入社會,經不起威逼利誘,也就很難怪不能把持而要向現實低頭了。
人為萬物之靈,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不僅因為人有七情六慾,更有惻隱之心,知羞惡,識禮義,能明辨是非。正如孟子所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孫丑上)。所以一個良好的新聞工作者不但要堅守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即客觀、公正、真實、理性。而且要發揮人性中的優良品質,進一步作到孟子所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希望傳媒工作人員均能有此種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氣節,才是名實相符的真正無冕王,為全民代言,發揮輿論的力量。願與傳媒界同仁諸君共勉焉!
鍾校長以辦社會工作教育知名,但對新聞教育可謂「情有獨鍾」。究其原因,或與其父親對子女的期望有關。鍾校長的妹妹鍾期明在《我的姊姊鍾期榮》一文曾提到,在中學時期,父親不時與子女談及未來職業,希望子女將來從事3種「自由職業」:律師、醫生、記者,其中記者工作的意義是可以「伸張正義」。
「勤毅誠樸」是邵盧善用以形容鍾校長人格特質的詞語。他認為,校長為人性格的「樸實」,尤其值得表揚效法。他說:「她只有聽人說,很少自己講,這是修養的一種。以她的資歷,當年是留學法國的女大法官,很多事可以炫耀,但她沒有。」他又說,許多樹仁畢業生都有實而不華的特質,相信是鍾校長身教的結果。
2014年6月5日 | 資料來源:樹仁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