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姊姊鍾期榮——鍾期明口述



(本文章只提供中文版)

 

口述者簡介:鍾期明為鍾期榮二妹,現居於香港。

口述日期:2014年3 月29日

地點:香港樹仁大學主教學樓

記錄:張仲華

鍾期榮二妹鍾期明。

 

我們的父親叫鍾齡,字麓生。祖籍湖南省平江縣。父親出生在農村,靠個人奮鬥,進入湖南高等學堂(湖南大學前身)學習礦冶。曾出任湖南省政府工業技正、秘書、銀行行長等公職。我們家住在長沙。聽母親說:從我出生開始,家庭生活慢慢富裕起來。

 

父母親生有子女多名:

長子 未成年早死

二女 高中時用功過度病亡

三女 鍾期榮

四女 前幾年病逝北京

五女 本人

六子 前幾年病逝長沙

七女 現在海南海口

八女 早夭

九子 前幾年病逝廣東惠州

 

庭訓: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

父親為人方正,寡言笑,常對我們説:「做人要方正,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這些教導,造就了鍾期榮鐵骨錚錚,嚴肅謹慎的個性和做人的宗旨。

 

因哥哥和長姊不幸早年去世,鍾期榮在初中起,便成為家中的長子女,因此她常常把事情「搶着來做」,由此磨練出她勇於承擔和負責任的性格。

孩提時期結束後,鍾期榮先入讀長沙自治小學,後轉到幼幼小學就讀。小學時期的鍾期榮,文靜用功,品學兼優。當時家裏有一間讀書房,房裏姊弟妹各有一張書枱,大家放學後便在房裏温習讀書。我常常聽到鍾期榮説,做人要有抱負。我也發現她對曹操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的說話很為欣賞。

 

小學時期

鍾期榮在幼幼小學畢業時,本來成績排在第一,當她聽到級任老師王工冏告訴她,排在第二的那位男同學,因為家境清貧,如果考不到第一,家中就不會供他繼續讀書,鍾期榮就表示自願讓出第一。回家後,告訴父親,父親說做得對。

 

日軍侵華逼近長沙,省政府要遷離長沙,父親因為母親多病,加上家庭人口眾多,不願隨政府遷離,因而辭去政府職務,返回平江鄉下。其後做過教師等其他工作。

 

中學時期

鍾期榮小學畢業後先進長沙女子中學(簡稱省長女中)讀初中,後入周南女子中學 [1]讀高中。當時周南女子中學的教導主任周世釗 [2],兼任國文課老師,十分欣賞鍾期榮,在鍾期榮畢業時贈長詩一首,我只記得開頭四句是:「遠水揚清波,朝花發奇秀。鍾生歧嶷才,含咀自年幼。」

 

在中學時期,父親不時與子女談及未來的職業。父親希望子女將來從事以下3種「自由職業」:律師、醫生和記者。他認為律師能主持公道,醫生能救人性命,記者能伸張正義。父親曾表示希望鍾期榮當律師,二女(即鍾期榮的大妹)當醫生,三女(即本人)當記者。

 

中學時代的鍾期榮,老成持重,有正義感,有辯才,文章寫得很好。

 

大學時期

1939年高中畢業後,鍾期榮考入武漢大學法律系。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武漢大學已由武昌珞珈山遷到四川樂山。此時,戰事逐步擴大,長沙有淪陷的可能,而父親已沒有工作。考慮到大妹和二妹(即本人)的安全和讀書機會,並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鍾期榮千方百計將我們二人接到四川,最終都獲得入讀大學的機會。這也說明她勇於承擔的精神。

 

在四川時,三姊妹時有接觸,但自鍾期榮於1946年跟隨丈夫胡鴻烈前往蘇聯塔什干後(出任中國駐塔什干總領事館「隨習領事」),鍾期榮與我們兩位妹妹便沒有見面。分隔30多年後,1980年,我獲發單程證來香港定居。鍾期榮安排我在樹仁學院工作。

 

中風前後

鍾期榮早就患有高血壓,但她不在乎。中風前幾年開始經常出現眼角瘀血的情況,不少同事應該也看見過。她也不過是去給醫生看看,拿點消瘀的藥吃了就算了,完全不當一回事。

 

中風前大概一兩年,有一天,會計先生去到校長辦公室,看到校長罕有的伏在寫字枱上。他走來叫我去看看校長。我去後問校長發生了什麼事,她當時已迷迷糊糊,口不能言。我將二位副校長找來,將她安置在沙發上靠下。隔了一會,她揮手叫大家走。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叫做「小中風」,是中風的先兆。(後來我自己看高血壓病時聽醫生說的)據我所知,事後她也沒有去看醫生,一如既往搏命作事。由此可見她的剛強和忘我。

 

鍾期榮中風後,一度感到很頹喪,曾經絕食輕生,但後來想通了,認為自己要繼續奮鬥下去。

 

鍾期榮營辦樹仁期間,經歷了不少不如意的事情,特別是堅持4年制,受的壓力極大,但沒有灰心,她常常説:我不灰心,我要看最後笑的是誰。

我們的父親曾經將長沙的住宅捐給當地政府辦小學,又將家中《萬有文庫》、《四庫薈要》、《廿四史》等成批書籍捐送給湖南省圖書館。鍾期榮承接了父親的奉獻精神。1997年回歸前夕,鍾期榮捐獻270,000元,在湖南大學設立了「鍾麓生、鍾期榮父女獎助學金」,幫助清貧學優的學生。其後,通過港澳同胞僑務辦公室,在長沙郊區資助了一間「樹仁小學」。

 

喜愛文學

鍾期榮自幼喜愛文學,中學和大學時常寫文章和小説。大學時期,曾在重慶一家出版社出版過一部中篇小説,書名《血淚殘痕》,可惜當時她沒有留下一本,該書現時應該已沒法找到。

 

鍾期榮很喜愛中國古典文學,古代詩人尤喜歡杜甫,特別是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旅夜書懷》、《登樓》、《登岳陽樓》。文章方面,特別喜愛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魯迅的詩她也很喜歡,特別是《自嘲》頸聯(第三聯)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近代中國作家方面,巴金和丁鈴的小説她也喜歡看。

 

———–

註釋:

[1]:周南女子中學於1905年5月由革命教育家朱劍凡(1883—1932,湖南寧鄉縣人)創辦。朱劍凡1902留學日本,1904年返國,居長沙,翌年決定興辦女子學堂,將家宅的半邊園林闢為校舍,名為周氏家塾,1907年,命名為周南女學堂。1908年,朱劍凡為擴建校舍,將整個家宅園林改作永久校址,並變賣在寧鄉縣的私有田產,總計捐獻的資產總值達111,700銀元。1916年,學堂師範部停辦,改為中學,更名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為當時湖南第一所女中。[主要參考資料:《解放前的周南女校》,作者:肖志徹,載《長沙文史資料》第3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沙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編,1986年出版。]

[2]:周世釗(1897-1976),字敦元,湖南寧鄉人,新民學會(1918年4月14日成立)創始人之一。該會起初以「革新學術,砥厲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後改為「改造中國與世界」。

 

鍾期榮與二妹(右)和三妹合照。

鍾期榮二妹鍾期明(右)與筆錄者張仲華合照。


2014年5月3日 | 資料來源:樹仁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