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開講 31:為學世代事
(Chinese version only)
作者:林援森博士 (樹仁大學新傳系助理教授,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2007年更名為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取得香港新亞研究所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以及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學位。)
近日阿富汗新政府上台,其中一項爭議性要求便是善待女性以爭取她們教育權力,提到所謂零條件(A zero condition)之教育門檻。對香港人而言,可能遙不可及,畢竟我們教育環境,比諸於阿富汗,實在天壤之別。但教育何等大事。老牙兒常言道:「建國軍民,教學為先。」教育是社會發展之基本,正如數學是科學之本。為人師表,任重道遠;或許,一切從面試開始。
筆者記起十年前左右,曾有一位一年級入學申請者來到面試。他表現緊張,我問了兩三個簡單問題,但他卻無言以對。筆者再細看他的成績表,發現數學成績十分優良,當時自己正在閱讀一本名為《費瑪最後的定理》的著作,好奇之下請教他何謂費瑪最後的定理,詎料,果然,他娓娓道來自己的看法。英國數學家安德魯‧維爾斯(Andrew John Wiles),他曾獲得邵逸夫獎的數學獎。他破解300年來困擾無數數學家的難題,這就是費瑪最後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獲獎那年是2005。
費瑪(Pierre de Fermat)於1601年。費瑪對方程xn+yn=zn寫上了一個註解,這程式沒有整數解,但沒有寫出實證方法,這個迷思便是費瑪最後定理。日本數學家谷山豐和志村五郎於五十年代,提出谷山-志村猜想。其中谷山豐的想法走到破解費瑪定理的極關鍵的一步。谷山豐是天才型數學家,但人生卻是一襲悲劇情境,浪漫淒迷。哈德弗賴(Gerhard Frey)於1984年在谷山-志村猜想的基礎之上,又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到了1986年維爾斯利用前人留下的鑰匙,打開了費瑪定理之門。
任何學問往往由一代又一代學人們努力才有所成,有些東西不急於一代來完成。歷史會讓我們看到終站,但關鍵是我們必須在學習路上持之以恆。坊間總嚷教學資源如何不足,五四一代之學人,活在困難,走過戰火,甚至尚無立錐之地,對學問卻有著劃時代的貢獻,了不起。
從那位申請者到費瑪定論,我看到三點以資分享,第一因材施教,教育之大關鍵;學習是世代故事;教育是一點一滴的。老師用心,不要問當下成果,學生必然有所得。有時同學畢業數年或十年回來,往往提起自己的一言一語,原來他們卻放在心上,欣慰之餘,也警愓自己用心學習,然後用心教學。世間沒有簡單的事,凡事若谷虛懷。
仁大開講下期是由中國語言文學系老師教你悅讀中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