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開講 23:傳統教導有智慧 增強青年競爭力

作者:李樹甘博士(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系主任。非牟利機構董事、中學校監與中小學校董。研究約20項,專書十本,論文數十篇。)


(Chinese version only)

筆者團隊多年前研究的「青年競爭力」,不是以個別事效得失作結論,更不是對個人或其人生成敗的總結;而是「青年在面對獨立生活和不確定的社會變化的情況下,所需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筆者團隊為青年事務委員會創建「香港青年競爭力指標系統」,除了環境配套和硬技能外,更重要包括綜合展現着「良好品德」、「抗逆能力」、「情緒控制」 及「公民意識」的心理特徵,能反映青年處理逆境時的心理質素,和日常生活中抱持的價值觀。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面積極的價值觀,不但能感染他人,更能有利工作表現和更完善照顧自己生活。

 

在經濟全球化之下,不同國家的公民相互依存的機會增加,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全球化」發展形態、策略方針和民生活動,包括海外投資和生產、輸入外國商品和勞務,到外地旅遊、訪問和交流、通過網絡討論等。青年在融入和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的過程,需要應付跨文化交融,能不抗拒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和共處。國際視野或國際觀的培養與建立,不單是豐富的外國旅行與交流經驗,而是一種透過正確管道的生活溝通與交際學習,尋求區域與區域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的態度,對青年日後發展相當重要,也是「青年競爭力」的重要元素。

 

中國古時的社會相對簡單,但傳統教導滿有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要學習推究事物的根本道理,端正內心,通過人的自我提升趨向人格完善。應對現今社會的複雜性,要增加「青年競爭力」,不單只關乎父母如何教養兒女,教師如何教育學童,也包括社會文化的孕育。孩童在成長中,能易地而處,適切關心他人並盡社會公共責任,為自己、家人和國家未來做出正面的決定,並不斷改進、學習,維持競爭力,這需要學生、家長、老師與社會不同群體的合作與努力,給人希望、催人奮進,為青年人構建人生的使命與尊嚴。

 

十月底是另一個喜慶「鬼節」,仁大開講下期將介紹古代志怪故事,亦討論其引發的創意產業。


Published in Hong Kong Wen Wei Po on 11 October 2021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