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开讲 23传统教导有智慧 增强青年竞争

作者:李树甘博士(香港树仁大学经济及金融系副系主任。非牟利机构董事、中学校监与中小学校董。研究约20项,专书十本,论文数十篇。)


笔者团队多年前研究的「青年竞争力」,不是以个别事效得失作结论,更不是对个人或其人生成败的总结;而是「青年在面对独立生活和不确定的社会变化的情况下,所需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团队为青年事务委员会创建「香港青年竞争力指针系统」,除了环境配套和硬技能外,更重要包括综合展现着「良好品德」、「抗逆能力」、「情绪控制」 及「公民意识」的心理特征,能反映青年处理逆境时的心理质素,和日常生活中抱持的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不但能感染他人,更能有利工作表现和更完善照顾自己生活。

 

在经济全球化之下,不同国家的公民相互依存的机会增加,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全球化」发展形态、策略方针和民生活动,包括海外投资和生产、输入外国商品和劳务,到外地旅游、访问和交流、通过网络讨论等。青年在融入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过程,需要应付跨文化交融,能不抗拒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和共处。国际视野或国际观的培养与建立,不单是丰富的外国旅行与交流经验,而是一种透过正确管道的生活沟通与交际学习,寻求区域与区域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的态度,对青年日后发展相当重要,也是「青年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中国古时的社会相对简单,但传统教导满有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要学习推究事物的根本道理,端正内心,通过人的自我提升趋向人格完善。应对现今社会的复杂性,要增加「青年竞争力」,不单只关乎父母如何教养儿女,教师如何教育学童,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孕育。孩童在成长中,能易地而处,适切关心他人并尽社会公共责任,为自己、家人和国家未来做出正面的决定,并不断改进、学习,维持竞争力,这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与社会不同群体的合作与努力,给人希望、催人奋进,为青年人构建人生的使命与尊严。

 

 

十月底是另一个喜庆「鬼节」,仁大开讲下期将介绍古代志怪故事,亦讨论其引发的创意产业。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110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