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開講 18:研習經典英譯本 進業修德盡所能
作者:張喜儀博士(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研究興趣:淨土宗典籍英譯、郭象玄學、《莊子》、黃老道家、先秦諸子、秦漢期出土文獻。)
(Chinese version only)
博雅教育,是仁大的理念和基石。現代科技一日千里,令人類整體的物質生活有所提高,但與此同時,人類整體的精神生活,是否也相應得到提高?答案顯然不是那麼明顯,我們甚或可以說,是否定的。商業化、工業化、都市化,自十八、十九世紀開始,已經在歐洲大陸急速發展並且席捲世界各地,而同樣是不可逆轉的全球化進程,則在過去幾十年來不斷發酵。這一切的急遽變化,令到不少人特別是城市人,容易變得難以適應並且出現精神緊張、孤獨無助、心靈凋謝等問題;箇中原因,想必大家早已知曉吧。
要有效對治現代人精神緊張、心靈空虛這一類問題,單憑精細的現代醫藥,恐怕都只是杯水車薪,而非得借助人類的「心靈雞湯」(即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及生活)才行。如此一來,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就顯得非常迫切了,而且,還應該在不同層面同時展開。就以大學的文化教育為例,它應該是更多地面向世界的,簡言之,就是以跨越國界以及民族隔閡的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exchanges)為首要目標,以期真正能夠成就理論水平更高、內容涵蓋面更廣、成效更顯著的全人教育。
有見及此,仁大的中國語言文學系於2020/2021年上學期正式開設了一門適時創新的課程——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in a Globalized World,以研習漢語經典(包括《易》、《詩》、《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黃帝內經·素問》)的主要英譯本(包括James Legge, Herbert Giles, Arthur Waley, Bernhard Karlgren, John Minford, Burton Watson, D.C. Lau, A.C. Graham, Roger Ames, Edward Slingerland等)作為門徑或跳板,讓同學們有機會嘗試出入古今,溝通中外,在進業修德之餘,為人類的文明互鑒,各盡所能。
香港本地的九所大學(六所公立、三所私立),均設有翻譯學系 / 翻譯學部(科大除外),但悉以教授常見的實用翻譯課程(包括商業、工業、財經、法律、科技、機器輔助翻譯)為主,偶有文化翻譯、文學翻譯的選項;若論漢語經典英譯這一門,到目前為止,則只有仁大這一家。
下期「仁大開講」開出另一話題:中國心理學。
Published in Hong Kong Wen Wei Po on 7 June 2021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