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开讲 18研习经典英译本 进业修德尽所

作者:张喜仪博士(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兴趣:净土宗典籍英译、郭象玄学、《庄子》、黄老道家、先秦诸子、秦汉期出土文献。)


博雅教育,是仁大的理念和基石。现代科技一日千里,令人类整体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人类整体的精神生活,是否也相应得到提高?答案显然不是那么明显,我们甚或可以说,是否定的。商业化、工业化、都市化,自十八、十九世纪开始,已经在欧洲大陆急速发展并且席卷世界各地,而同样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则在过去几十年来不断发酵。这一切的急遽变化,令到不少人特别是城市人,容易变得难以适应并且出现精神紧张、孤独无助、心灵凋谢等问题;个中原因,想必大家早已知晓吧。

 

要有效对治现代人精神紧张、心灵空虚这一类问题,单凭精细的现代医药,恐怕都只是杯水车薪,而非得借助人类的「心灵鸡汤」(即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及生活)才行。如此一来,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就显得非常迫切了,而且,还应该在不同层面同时展开。就以大学的文化教育为例,它应该是更多地面向世界的,简言之,就是以跨越国界以及民族隔阂的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exchanges)为首要目标,以期真正能够成就理论水平更高、内容涵盖面更广、成效更显著的全人教育。

 

有见及此,仁大的中国语言文学系于2020/2021年上学期正式开设了一门适时创新的课程——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in a Globalized World,以研习汉语经典(包括《易》、《诗》、《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素问》)的主要英译本(包括James Legge, Herbert Giles, Arthur Waley, Bernhard Karlgren, John Minford, Burton Watson, D.C. Lau, A.C. Graham, Roger Ames, Edward Slingerland等)作为门径或跳板,让同学们有机会尝试出入古今,沟通中外,在进业修德之余,为人类的文明互鉴,各尽所能。

 

香港本地的九所大学(六所公立、三所私立),均设有翻译学系 / 翻译学部(科大除外),但悉以教授常见的实用翻译课程(包括商业、工业、财经、法律、科技、机器辅助翻译)为主,偶有文化翻译、文学翻译的选项;若论汉语经典英译这一门,到目前为止,则只有仁大这一家。

 

 

下期「仁大开讲」开出另一话题:中国心理学。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16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