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手記 26:打機學習相處 引起學習興趣

被訪者介紹︰曾仲堅博士(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既研究自己喜歡的普及文化,也研究令自己困擾的工作和經濟問題。)


(Chinese version only)

大概是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在打機,幾乎從未間斷。從父母的角度看,打機一定有害,因為這是「浪費時間」,而那些時間本來可以用在更有益處的事情上,例如做功課、讀書、學琴、學外語、做數、做運動等。

 

我當然明白,今時今日,社會流動的壓力日益加大,因此規管小朋友的時間也愈來愈嚴格。不過,打機一定是無益而有害的嗎?在我的經驗來看卻又不是。玩遊戲本身就已經是快樂的體驗。如果可以投入遊戲,進入忘我的狀態,我已經覺得自己足夠幸福了。

 

而在此之外,打機也有幾種不同意義。最基本當然是引起學習興趣。我這一代的八十後男性很多都熟知三國時代的歷史,連很冷門的人物如潘鳳、徐榮等都可以如數家珍,原因就是日本光榮生產的三國志遊戲系列。

 

除此之外,打機還可以連結人心。放學後到同學家中打機,過程除了玩樂,也像在街場踢波一樣,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譬如有一次和同學打足球遊戲時,他忽然問:「為什麼你入球後的慢鏡頭就慢慢欣賞,但我入球後你就快快按停?」我才明白原來自己習慣了一個人打機,無意間將被入球後的不快表露出來,而忽略了對方入球後的快樂也是要被尊重的。

 

正所謂「牌品好,人品自然好」,特別在一班同學一齊輪流打足球遊戲時,輸波不可以「發爛渣」,贏波也不可以太語無倫次。另外,早幾年掀起熱潮的Pokémon GO也曾帶動玩家走到街上與人互動搭訕。

 

代入角色扮演 延續冒險幻想

有深度的電腦遊戲也可以像文學巨著一樣。譬如角色扮演遊戲《Planescape: Torment》的劇本就有80萬字。在角色扮演遊戲中,代入主角的位置,經歷各種不同的生死關頭,其實不也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幻想?那正是原始人們在寒冷的冬夜,圍着火堆說冒險故事的延續。

 

 

由打機發展成「電競」這新興體育活動,相信不少青少年想加入,同時很多家長怕子女沉迷成癮,下期樹仁手記將由樹仁輔導及心理學系老師解析最新有關電競的研究。


Published in Hong Kong Wen Wei Po on 29 November 2021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