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博士表示,課程以跨學科為學習重點,
學生能夠從宏觀的角度了解中國由古至今的文化演變,並以現代的例子加以印證。
在現今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固然獲得企業的肯定,要是擁有跨範疇能力的人才更是求才若渴。香港樹仁大學(樹仁大學)為配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於不同課程中引入副修課程,讓學生在主修科目以來,學習跨學科知識,提升他們的競爭力。此外,課程設計方面亦刻意加入跨學科的元素,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目前,樹仁大學除了部分學系因課程編排比較密集,或受專業團體和註冊局的要求外,其餘課程均歡迎學生副修其他學系科目。有興趣的學生,可自行申請副修課程,畢業時成績單亦會列出主修及副修科目。此外,各課程為配合學生的需要,於課程設計中加入跨學科的元素,以中國語言文學系為例,課程四大核心內容,包括經史與思想、語言及文獻學、古典文學及古代文學理論和現代文學與現代文學理論,不同學科亦會透過跨學科教學,去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副系主任周國良博士說:「以左傳為例,它是一部有關春秋戰國各國外交的著作,導師在教學時,可加入現代社會的說服技巧,從而讓學生欣賞中國的傳統智慧。另外,從現代漢語中,粵港兩地雖然同用中文溝通,但用語已各有不同,粵語的『搭的士』,內地卻用『打的』,導師在教學時會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深入了解歷史及文化演變。」
傳承人文精神
在現今知識型的社會中,有人認為傳統文學的價值不及理科,但周博士表示,在一個全面的社會發展中,文學及理學均是不可或缺的,「文學所傳承的是一個地方的人文精神,透過了解前人的作品,以培養個人的價值觀,並以他們作為榜樣。」他續指,跨學科教學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事物,不會人云亦云,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文學同樣重視創作,因此學生能夠於跨學科學習過程中,結合所學知識,創作出全新的文學作品。他強調,課程是古典與時代並存,學生既可學習前人的文學修養、道德價值等傳統思想外,亦配合社會的發展,擴闊未來畢業生的職業路向。
學生訪問:
△羅瑞婷(中國語言文學(榮譽)文學士四年級,歷史學副修)
羅同學認為,中文的演變及發展與歷史息息相關,「歷史是從宏觀的角度了解一個國家的發展,而文字則反映出一個文化的演變。要深入了解文學,就要認識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故此於大學一年級,便選擇歷史科作為副修科目。」四年的課程,羅同學表示,在撰寫論文中她學會了選擇文體及歸納出重點,然後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提出個人見解。她又以上屆美國大選會例,指出不同報章和文體能夠呈現不同事實予讀者,影響讀者的取態。她又表示,樹仁大學導師均願意抽空解答學生的學術疑難,令學生學習時更得心應手。
原載於星島日報(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