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首辦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培訓專業治療師以遊戲作媒介為小朋友解困

 

遊戲治療近年愈受家長留意,遊戲治 療師透過遊戲作為媒介,讓小朋友表 達所思所想,從而處理和治療他們的 情緒、行為、發展和適應等問題。

遊戲治療近年愈受家長留意,遊戲治療師透過遊戲作為媒介,讓小朋友表達所思所想,從而處理和治療他們的情緒、行為、發展和適應等問題。

 

小朋友自選玩具,可以拆解其心結?小朋友喜歡槍或刀等玩具,是代表防禦?遊戲時經常幻想、說話脫離現實,小朋友有問題嗎?原來遊戲都可以作治療媒介,而遊戲治療師就是透過小朋友最愛的遊戲,為他們解決情緒或行為等問題。現時本港註冊遊戲治療師不足百人,難以應付日漸增加的服務需求。香港樹仁大學(下稱「仁大」)今年開辦全港首個「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Play Therapy),為有志從事兒童心理輔導、樂於服務別人的人士,提供專業培訓,踏上遊戲治療師的專業路,助人解困。

 

遊戲治療是什麼?

遊戲治療是以遊戲作為媒介,讓小朋友表達想法及感覺,從而處理和治療他們的情緒、行為、發展和適應等問題。主要服務對象是4至12歲的兒童,當中包括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讀寫障礙;殘疾如聽障、視障或肢體障礙,及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如自閉症、抑鬱、焦慮、恐懼症等。有些孩子因為家庭和生活上遭遇突然轉變需要新的適應,遊戲治療師便也可以通過遊戲治療提供支援。

 

早於20世紀初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Sigmund Freud的研究中,已有關於「遊戲治療」的案例,後來他的女兒、心理學家Anna Freud主張以遊戲的方式和小朋友建立治療關係,隨後再發展至美國心理學家Virginia Axline將美國心理學家Carl Rogers的「以人為本」理論,應用於兒童心理治療上,發展出兒童為本遊戲治療(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現今遊戲治療已成為業界處理兒童成長困難、預防及治療情緒問題的有效方案之一。

 

在本港,遊戲治療的發展已有逾20年,初期僅是坊間舉辦的一些短期課程,或列入心理學/個人成長課程的科目之一。仁大輔導與心理學系講師、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美國遊戲治療協會)郭燕玲表示,香港以往對遊戲治療的資源和訓練,有待系統及本土化,相關工作主要由輔導員或社工兼任。曾在美國修讀遊戲治療,後成為香港少數具備相關專業資格的她認為,目前香港仍未設立遊戲治療師的註冊制度,一般都是透過外國協會註冊,估計目前本港不多於100人取得上述資格,她盼望有心從事的人,往專業道路發展,將來讓更多的人認同此有需要的服務。

 

非遊戲咁簡單 遊戲就是小朋友的語言

「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尚在發展中,許多孩子也不善於用語言完全表達自己,Garry Landreth博士曾說,遊戲就是兒童的語言。」——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總監周德慧博士

 

周博士闡釋,治療師透過遊戲作媒介,積極關注小朋友的一舉一動,以理解他們藉玩具建構出來的內心世界,並且支持孩子在遊戲中自由表達和自主解決目前所面對的問題。

 

拆解遊戲治療過程 治療師與小朋友建立互信關係

在特別設計的遊戲室裏,透過玩遊戲,讓小朋友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治療師和孩子可以建立互信的關係,讓小朋友整理生活中的經歷,讓他們體會自己的感受,產生自我的洞悉能力……如何做得到?

 

遊戲治療前:與家長、老師溝通成關鍵

遊戲治療師事先會跟接受治療的小朋友家長、學校老師、社工及心理學家溝通,了解他的情况。周博士說:「治療師與家長的溝通十分重要,很多時候小朋友的行為問題,和家庭環境也有很大關係,例如父母離異或突然的環境轉變,都會容易令小朋友產生情緒變化。」父母的支持對於孩子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遊戲室是安全的地方,遊戲治療師尊重每一位孩子,正如輔導員尊重成年人一樣,並不會向父母告密。但治療師會積極和父母溝通如何作為父母可以最大可能地支持他們的孩子成長。

 

遊戲治療中:自主選擇玩具

周博士稱,以兒童為本的遊戲治療,每一節約為45分鐘,治療師和小朋友進入遊戲室進行單對單的活動。進入遊戲室之後,隨小朋友心意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遊戲室的所有玩具都是經過挑選的,其中包括貼近家居生活的煮飯仔遊戲、扮演警察的玩具槍及手銬、發揮幻想的娃娃屋、表現創意的繪畫、抒發情感的打鼓、跟運動相關的投籃玩具等。」

 

郭燕玲補充,治療師進入遊戲室後,容許孩子自主地選擇的玩具,用何種方式玩,並會細心觀察他們在遊戲中表達的情緒,聆聽他們想法,治療師反映出感受,令他們慢慢自我發現及建立概念。

 

遊戲之後:解構問題

「小朋友選的玩具、玩的遊戲,可反映他們當時的內心,以及周圍環境、人物或事情對他們的影響,以及他們的應對方式。」周博士分享,疫情期間,有些孩子喜歡在遊戲室玩超市瘋狂購物的遊戲,為居家隔離做準備,來對抗疫情帶來的不安和焦慮。

 

郭燕玲強調玩具不單是物件,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任何一件玩具放在小朋友手上,都可以投射內心對物件與他/她的關係、想像和回憶,於何時、何地、與何人發生過,孩子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治療師會隨他們內心想像,連繫和釋懷於內心感覺。「就像成年人透過說出感受,被瞭解、被聆聽,被支持、被肯定,糾結得以開解,便學習慢慢地應對問題,讓自己走出困局,不再逃避,從幻想世界中重回現實,嘗試正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有人明白我」鼓勵小朋友

周博士稱,每個成長階段,小朋友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問題,治療師需要仔細觀察領會小朋友的舉動和反應,積極關注他們,運用遊戲治療的技巧,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被看見、被關注、被明白和被鼓勵。遊戲治療師對孩子的積極關注,無條件的接納就是透過積極關注孩子的每一個細微動作, 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在這兒,我聽見你的故事, 我關心你。

 

「跟小朋友一起快樂、一起悲傷的方式,是治療師經常運用的技巧。對於自我要求過高而產生情緒問題的孩子,治療師會幫助他們找到平衡點。」周博士強調,即使小朋友重複犯相同的錯誤,治療師也不會即時指出錯處,而是給孩子們機會自己領悟。「容許他們犯錯,跟隨他們的學習步伐,讓他們從過程中學懂領悟、自我省察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周博士說,孩子們在遊戲治療中成長改變的步伐不同,有快有慢。有些小朋友經過5、6次的治療後,行為會有明顯的轉變,例如他們在個人社交或性格行為上有進步,但有些孩子,譬如患有抑鬱或遭遇複雜的家庭問題,則需要較長的時間跟進。

 

本港對遊戲治療師需求增 首辦碩士課程培育專才

仁大於2020年進行了一項小型調查,訪問從事精神健康相關工作的人士,結果有7成受訪者對遊戲治療碩士課程感興趣,更有約8成從事兒童服務的教育機構或社福組織僱主表示有意聘請遊戲治療師。

 

為此仁大首辦「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現時正處於招生階段(6月20日截止申請)。課程邀請了來自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及Deakin University的遊戲治療碩士課程負責人參與學術評審工作,確保課程內容達到國際水平。

 

課程設計除了着重教授學生遊戲治療的理論和技巧外,內容亦貼合本地服務的需要。「亞洲在遊戲治療方面的研究並不多,希望藉着此課程,能夠填補香港在遊戲治療研究的空白,若學生將來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成果可為國際學術界作出貢獻。」

 

課程同時着重實習,學生需要完成360小時的實習時數,當中包括100小時的臨牀時數(clinical hours),即孩子或家長接受治療和輔導的時間。「我們的導師會統籌和協調實習安排,現時已經與20多間機構聯繫,確保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和選擇,實習期間學生也會有25個小時接受國際認可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的專業督導。」

 

 

 

課程屬國際水平 畢業生不愁出路

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與不同國際和本地遊戲治療專業組織保持長期聯繫,包括美國遊戲治療協會(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 APT)、遊戲治療協會(香港)(HK Academy of Play Therapy, HKAPT)、澳洲遊戲治療協會(Australasia Pacific Play Therapy Association, APPTA)。其中與遊戲治療協會(香港)已簽署了一份為期3年的合作備忘錄,讓課程學生可以先成為附屬/學生會員,畢業後再成為基本會員,期間的實習時數可獲協會承認。

 

「課程畢業生若符合HKAPT的臨牀實踐要求,當中包括:累積250小時遊戲治療實務經驗、完成接受25小時督導及具備800小時有關精神健康輔導實務經驗等,便符合資格可向該協會申請註冊為認證遊戲治療師。」

 

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與遊戲治療協會(香港)早前簽署了一份為期3年的合作備忘 錄,讓「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學生可先成為附屬/學生會員,畢業後再 成為基本會員。

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與遊戲治療協會(香港)早前簽署了一份為期3年的合作備忘錄,讓「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學生可先成為附屬/學生會員,畢業後再成為基本會員。

 

畢業生出路多元化

就業出路方面,郭燕玲及周博士表示,近年愈來愈多幼稚園、小學和社區中心設置遊戲室,畢業生可以在教育機構(幼稚園、小學)、社福機構、特殊教育中心、社會福利署、兒童醫院/醫管局、私人機構(如兒童發展及治療中心)等擔任相關的遊戲治療或輔導工作。

 

對於有志向研究方面發展或繼續深造的畢業生,周博士建議,可升讀與兒童有關的哲學碩士、哲學博士課程,向研究之路進發,設計和開展兒童和遊戲治療相關的研究項目;又或是升讀「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以進一步向心理學的不同領域發展。

 

你具備當遊戲治療師的條件嗎?

仁大歡迎從事兒童教育及健康工作者如社工、老師、輔導員或護士報讀,掌握遊戲治療師的知識及輔導技巧後,可以從另一層面協助兒童成長。如所擁有的學士學位資歷並非以上專業,但具備兩年與兒童工作經驗,並對兒童工作充滿熱忱的人士,亦歡迎申請,因從事遊戲治療師特別需要對小孩子有愛心及耐性,經專業訓練可聆聽和感受小孩子的內心世界,讓他們走出陰霾,面對困難,和他們在成長路上同行。

 

周博士強調,遊戲治療的工作意義重大。「兒童是社會的未來,很多成年人遇到的問題,源頭正是來自童年創傷的經歷。」獲得適切的遊戲治療有機會幫助療癒兒童受創傷的心靈,輔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穩步成長,陪伴見證孩子生命軌跡的轉變。她盼望社會各界人士繼續關心兒童的福祉和成長,更盼望見到對此有感動的人們,透過修讀「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與兒童同行,陪伴守護香港兒童,讓他們建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有責任感、敢於探索無限可能、健康成長的下一代。「這也是我們可以一起攜手為香港社會和未來所能獻上的綿薄之力。」


原載於明報JUMP20226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