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仁大学首办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 培训专业治疗师以游戏作媒介为小朋友解困

 

遊戲治療近年愈受家長留意,遊戲治 療師透過遊戲作為媒介,讓小朋友表 達所思所想,從而處理和治療他們的 情緒、行為、發展和適應等問題。

游戏治疗近年愈受家长留意,游戏治疗师透过游戏作为媒介,让小朋友表达所思所想,从而处理和治疗他们的情绪、行为、发展和适应等问题。

 

小朋友自选玩具,可以拆解其心结?小朋友喜欢枪或刀等玩具,是代表防御?游戏时经常幻想、说话脱离现实,小朋友有问题吗?原来游戏都可以作治疗媒介,而游戏治疗师就是透过小朋友最爱的游戏,为他们解决情绪或行为等问题。现时本港注册游戏治疗师不足百人,难以应付日渐增加的服务需求。香港树仁大学(下称「仁大」)今年开办全港首个「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Play Therapy),为有志从事儿童心理辅导、乐于服务别人的人士,提供专业培训,踏上游戏治疗师的专业路,助人解困。

 

游戏治疗是什么?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作为媒介,让小朋友表达想法及感觉,从而处理和治疗他们的情绪、行为、发展和适应等问题。主要服务对象是4至12岁的儿童,当中包括有特殊学习需要(SEN),如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或读写障碍;残疾如听障、视障或肢体障碍,及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如自闭症、抑郁、焦虑、恐惧症等。有些孩子因为家庭和生活上遭遇突然转变需要新的适应,游戏治疗师便也可以通过游戏治疗提供支援。

 

早于20世纪初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的研究中,已有关于「游戏治疗」的案例,后来他的女儿、心理学家Anna Freud主张以游戏的方式和小朋友建立治疗关系,随后再发展至美国心理学家Virginia Axline将美国心理学家Carl Rogers的「以人为本」理论,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上,发展出儿童为本游戏治疗(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现今游戏治疗已成为业界处理儿童成长困难、预防及治疗情绪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

 

在本港,游戏治疗的发展已有逾20年,初期仅是坊间举办的一些短期课程,或列入心理学/个人成长课程的科目之一。仁大辅导与心理学系讲师、注册游戏治疗师督导(美国游戏治疗协会)郭燕玲表示,香港以往对游戏治疗的资源和训练,有待系统及本土化,相关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或社工兼任。曾在美国修读游戏治疗,后成为香港少数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她认为,目前香港仍未设立游戏治疗师的注册制度,一般都是透过外国协会注册,估计目前本港不多于100人取得上述资格,她盼望有心从事的人,往专业道路发展,将来让更多的人认同此有需要的服务。

 

非游戏咁简单 游戏就是小朋友的语言

 

「小朋友的语言能力尚在发展中,许多孩子也不善于用语言完全表达自己,Garry Landreth博士曾说,游戏就是儿童的语言。」——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总监周德慧博士

 

周博士阐释,治疗师透过游戏作媒介,积极关注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以理解他们借玩具建构出来的内心世界,并且支持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表达和自主解决目前所面对的问题。

 

拆解游戏治疗过程 治疗师与小朋友建立互信关系

 

在特别设计的游戏室里,透过玩游戏,让小朋友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治疗师和孩子可以建立互信的关系,让小朋友整理生活中的经历,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感受,产生自我的洞悉能力……如何做得到?

 

游戏治疗前:与家长、老师沟通成关键

 

游戏治疗师事先会跟接受治疗的小朋友家长、学校老师、社工及心理学家沟通,了解他的情况。周博士说:「治疗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小朋友的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例如父母离异或突然的环境转变,都会容易令小朋友产生情绪变化。」父母的支持对于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游戏室是安全的地方,游戏治疗师尊重每一位孩子,正如辅导员尊重成年人一样,并不会向父母告密。但治疗师会积极和父母沟通如何作为父母可以最大可能地支持他们的孩子成长。

 

游戏治疗中:自主选择玩具

 

周博士称,以儿童为本的游戏治疗,每一节约为45分钟,治疗师和小朋友进入游戏室进行单对单的活动。进入游戏室之后,随小朋友心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游戏室的所有玩具都是经过挑选的,其中包括贴近家居生活的煮饭仔游戏、扮演警察的玩具枪及手铐、发挥幻想的娃娃屋、表现创意的绘画、抒发情感的打鼓、跟运动相关的投篮玩具等。」

 

郭燕玲补充,治疗师进入游戏室后,容许孩子自主地选择的玩具,用何种方式玩,并会细心观察他们在游戏中表达的情绪,聆听他们想法,治疗师反映出感受,令他们慢慢自我发现及建立概念。

 

游戏之后:解构问题

 

「小朋友选的玩具、玩的游戏,可反映他们当时的内心,以及周围环境、人物或事情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的应对方式。」周博士分享,疫情期间,有些孩子喜欢在游戏室玩超市疯狂购物的游戏,为居家隔离做准备,来对抗疫情带来的不安和焦虑。

 

郭燕玲强调玩具不单是物件,有其象征性的意义,任何一件玩具放在小朋友手上,都可以投射内心对物件与他/她的关系、想像和回忆,于何时、何地、与何人发生过,孩子拥有丰富的想像力,治疗师会随他们内心想像,连系和释怀于内心感觉。 「就像成年人透过说出感受,被了解、被聆听,被支持、被肯定,纠结得以开解,便学习慢慢地应对问题,让自己走出困局,不再逃避,从幻想世界中重回现实,尝试正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有人明白我」鼓励小朋友

 

周博士称,每个成长阶段,小朋友都有不同的需要和问题,治疗师需要仔细观察领会小朋友的举动和反应,积极关注他们,运用游戏治疗的技巧,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被看见、被关注、被明白和被鼓励。游戏治疗师对孩子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接纳就是透过积极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在这儿,我听见你的故事, 我关心你。

 

「跟小朋友一起快乐、一起悲伤的方式,是治疗师经常运用的技巧。对于自我要求过高而产生情绪问题的孩子,治疗师会帮助他们找到平衡点。」周博士强调,即使小朋友重复犯相同的错误,治疗师也不会即时指出错处,而是给孩子们机会自己领悟。 「容许他们犯错,跟随他们的学习步伐,让他们从过程中学懂领悟、自我省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周博士说,孩子们在游戏治疗中成长改变的步伐不同,有快有慢。有些小朋友经过5、6次的治疗后,行为会有明显的转变,例如他们在个人社交或性格行为上有进步,但有些孩子,譬如患有抑郁或遭遇复杂的家庭问题,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跟进。

 

本港对游戏治疗师需求增 首办硕士课程培育专才

 

仁大于2020年进行了一项小型调查,访问从事精神健康相关工作的人士,结果有7成受访者对游戏治疗硕士课程感兴趣,更有约8成从事儿童服务的教育机构或社福组织雇主表示有意聘请游戏治疗师。

 

为此仁大首办「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现时正处于招生阶段(6月20日截止申请)。课程邀请了来自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及Deakin University的游戏治疗硕士课程负责人参与学术评审工作,确保课程内容达到国际水平。

 

课程设计除了着重教授学生游戏治疗的理论和技巧外,内容亦贴合本地服务的需要。 「亚洲在游戏治疗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希望借着此课程,能够填补香港在游戏治疗研究的空白,若学生将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成果可为国际学术界作出贡献。」

 

课程同时着重实习,学生需要完成360小时的实习时数,当中包括100小时的临床时数(clinical hours),即孩子或家长接受治疗和辅导的时间。 「我们的导师会统筹和协调实习安排,现时已经与20多间机构联系,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和选择,实习期间学生也会有25个小时接受国际认可注册游戏治疗师督导的专业督导。」

 

 

 

课程属国际水平 毕业生不愁出路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与不同国际和本地游戏治疗专业组织保持长期联系,包括美国游戏治疗协会(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 APT)、游戏治疗协会(香港)(HK Academy of Play Therapy, HKAPT)、澳洲游戏治疗协会(Australasia Pacific Play Therapy Association, APPTA)。其中与游戏治疗协会(香港)已签署了一份为期3年的合作备忘录,让课程学生可以先成为附属/学生会员,毕业后再成为基本会员,期间的实习时数可获协会承认。

 

「课程毕业生若符合HKAPT的临床实践要求,当中包括:累积250小时游戏治疗实务经验、完成接受25小时督导及具备800小时有关精神健康辅导实务经验等,便符合资格可向该协会申请注册为认证游戏治疗师。」

 

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與遊戲治療協會(香港)早前簽署了一份為期3年的合作備忘 錄,讓「遊戲治療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學生可先成為附屬/學生會員,畢業後再 成為基本會員。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与游戏治疗协会(香港)早前签署了一份为期3年的合作备忘录,让「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学生可先成为附属/学生会员,毕业后再成为基本会员。

 

毕业生出路多元化

 

就业出路方面,郭燕玲及周博士表示,近年愈来愈多幼稚园、小学和社区中心设置游戏室,毕业生可以在教育机构(幼稚园、小学)、社福机构、特殊教育中心、社会福利署、儿童医院/医管局、私人机构(如儿童发展及治疗中心)等担任相关的游戏治疗或辅导工作。

 

对于有志向研究方面发展或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周博士建议,可升读与儿童有关的哲学硕士、哲学博士课程,向研究之路进发,设计和开展儿童和游戏治疗相关的研究项目;又或是升读「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课程,以进一步向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发展。

 

你具备当游戏治疗师的条件吗?

 

仁大欢迎从事儿童教育及健康工作者如社工、老师、辅导员或护士报读,掌握游戏治疗师的知识及辅导技巧后,可以从另一层面协助儿童成长。如所拥有的学士学位资历并非以上专业,但具备两年与儿童工作经验,并对儿童工作充满热忱的人士,亦欢迎申请,因从事游戏治疗师特别需要对小孩子有爱心及耐性,经专业训练可聆听和感受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走出阴霾,面对困难,和他们在成长路上同行。

 

周博士强调,游戏治疗的工作意义重大。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很多成年人遇到的问题,源头正是来自童年创伤的经历。」获得适切的游戏治疗有机会帮助疗愈儿童受创伤的心灵,辅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稳步成长,陪伴见证孩子生命轨迹的转变。她盼望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心儿童的福祉和成长,更盼望见到对此有感动的人们,透过修读「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与儿童同行,陪伴守护香港儿童,让他们建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责任感、敢于探索无限可能、健康成长的下一代。 「这也是我们可以一起携手为香港社会和未来所能献上的绵薄之力。」


原载于明报JUMP(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