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道德操守的我見



(本文章只提供中文版)

 

[ 編者按:此文約寫於1999年,具體寫作時間暫時無法確定。文中提及的「陳健康事件」,簡介如下:1998年10月19日,上水天平邨發生三母子墮樓死亡慘劇。該名母親疑因丈夫陳健康包二奶和經濟問題,於當日凌晨與10歲和7歲的兒子跳樓身亡。《蘋果日報》於同月24日頭版刊出陳健康在深圳螺嶺尋歡經過的報道,以及他在卡拉OK左擁右抱兩名「髮花」的照片。陳健康其後親口承認,尋歡後接受《蘋果日報》記者5,000千元酬勞。《蘋果日報》的做法惹來全城怒吼,同年11月10日,《蘋果日報》在頭版刊出黎智英署名的全版道歉啟事,承認「因事後間接支付五千元給陳健康等人﹐加上處理此宗新聞之編排及手法不當」﹐引起社會人士不滿和強烈譴責﹐他本人和編採部管理層甚感不安及歉仄。啟示又承諾,「今後必定吸取此次事件之教訓﹐不斷改進」。 ]

 

 

 

自轟動全港視聽的陳健康事件發生後,本港社會嘩然,特別對傳媒的公信力顯然下降受到普遍關注。有識之士莫不以傳媒道德操守為焦點,嚴重呼籲設立傳媒監察制度或要求傳媒自律,理由很簡單明顯,可列舉如下:

 

(一) 從前新聞記者被崇為「無冕之王」,皆因文章褒貶,掌生殺大權,等於筆掃千軍,其威勢與影響力可謂無遠勿屆,既大且深。前美總統尼克遜因水門事件而下台,便是歷史上最好的明証。因此傳媒的崇高地位,必須建基於公正、真實、客觀、理性的態度與作風,才能令萬民信服,即具有公信力,亦因而能發揮其對社會監察與彈劾的作用。反之,如傳媒本身立場不正,作風不良,甚至嘩眾取寵,誇大捏造,既失公信力,又如何負起監察與彈劾權勢領導作用和功能?

 

 

(二) 當今資訊科技發達一日千里,傳媒之功能與影響與日俱增,可說與我們之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我們的下一代兒童和正在成長發育中的青少年影響重大。因他們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判斷能力亦未必明確或欠缺是非標準,受到傳媒不正確的誤導喧染,或是非顛到,理念不清,思維紊亂,以致行差踏錯,誤入歧途,作奸犯科,乃至自甘墮落,是非常值得令人引為憂慮。例如日前發生的童黨殺人燬屍一案,便是受暴力喧染而作出的集體血腥行為,豈能令人無動於中,不去反思和心嗎?

 

 

(三) 在號稱文明民主法制社會,個人均享有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權利,此即所謂天賦人權。而這個人權的最大保障就是言論自由。而言論自由,就是要靠新聞媒體的維護堅持體現和繼續發揚!如果作為人民喉舌,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權的傳媒淪為市場競爭的廉價商品,不但可悲,亦且令人憂媒體的存在意義與價值!更遑論發揮傳媒的監督彈劾功能?

 

 

(四) 社會文明的進步是和社會人口的教育水準成正比。而社會既是一個群體的群居生活,故不能不有一些社會規範來指導及約束個人行為,以維持群體生活的正常進行。道德、法律、及傳媒的監督便是社會規範中最基本的要素,缺一不可。反觀今日香港社會,個人主義盛行,人人為一己追逐名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歪風,實在是有增無已;更有善於利用傳媒來自我宣傳,以求達到其個人所追求的目的,致令社會風紀蕩然,道德頻臨崩潰。因此我們實寄厚望於傳媒,深盼其能重振威信,以挽狂瀾於將倒,才是整個社會之福。否則將是人類文明的倒退和危機,對年輕一代的不良影響更為深遠,不可不慎。

 

 

傳媒道德操守固然是當今最迫切受關注的問題,但我們亦不可一概而論,我們必須正視在媒體中有無數默默耕耘、盡忠職守、敬業樂業的新聞工作者,他們廢寢忘餐,不辭勞苦,正埋頭於真實報導、傳播真理、弘揚公義的神聖職務,是值得我們信任和讚賞。當然也不免有極少數害群之馬,作出背棄信義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不僅因該行為令人髮指,有損其個人名譽形象,而且更因此而令傳媒大為喪失公信力,實在是得不償失,殊堪婉惜!

 

我個人認為傳媒不會不知道傳媒應有的道德操守,正如醫生不會不注意到其所診治病人之死活;老師也不會忘記他所教的學生之成績優劣。但為什麼會反其道而行?我想是和歷史背景、個人目的、作風、膽識、良心、社會環境等種種因素有關。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此即市場競爭。在一個資本主義商業化社會,一切產品都變成商品,都不免將成本效益與商品收益掛,因此就會變成唯「顧客至上」為主了。為了迎合市場顧客的庸俗(甚至低下)口味而自我貶值降格變形,那就是一個可悲的大時代悲劇!從在商言商的觀點看,也很難怪(或情非得已)。但作為社會公器,特別是負有監察彈劾糾正指導社會權貴的神聖使命之無冕王,應該堅守其職業道德,發揮個人良知,才符合其身份角色,才配稱為人民喉舌,社會代言人,能發揮其監察彈劾的作用,也就是一向受尊敬的新聞工作者的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但為什麼會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罔顧職業道德操守,被人或自願被利用呢?講來講去,我覺得仍舊是一個舊問題,即教育問題與社會環境問題。在我的記憶和印象中,一直以來,香港的教育體系中就很少重視道德與品格教育,當然也有很少數的學校甚重視品德教育,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學校只是鳳毛麟角而已。一般而言,香港的教育普遍充滿現實主義功利色彩和個人自我為中心,一旦踏入社會,經不起威逼利誘,也就很難怪不能把持而要向現實低頭了。

 

 

 

人為萬物之靈,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不僅因為人有七情六慾,更有惻隱之心,知羞惡,識禮義,能明辨是非。正如孟子所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孫丑上)。所以一個良好的新聞工作者不但要堅守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即客觀、公正、真實、理性。而且要發揮人性中的優良品質,進一步作到孟子所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希望傳媒工作人員均能有此種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氣節,才是名實相符的真正無冕王,為全民代言,發揮輿論的力量。願與傳媒界同仁諸君共勉焉!


2014年3月27日 | 資料來源:樹仁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