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歷史學(榮譽)文學士課程 培養通才 發揮所長

 

仁大歷史學學士課程提供整全的中國史之外,學生亦可修讀不同區域及專題的歷史科目,令其有跨文化、時空及領域的視野。

 

歷史,總予人死記硬背之感,畢業生的出路亦似乎很狹窄單一。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修讀歷史並非倚靠背誦,而是重視資料整理及分析能力,此技能放諸各行各業盡皆適用,畢業生出路自然廣闊。香港樹仁大學(仁大)歷史學(榮譽)文學士課程開辦多年,培訓了無數通才,畢業生散布於各行各業,在個人工作領域上發揮所長。

 

仁大歷史學系講師黃嘉康博士指,許多人誤以為歷史系的學生只是「背誦歷史機器」,實際上他們需要搜集歷史資料再整理分析,重新以基於史實的方式建構出來,將正確的觀念有根據地呈現,可見並非只有背誦。他特別提到﹕「身處後真相年代,人或會被既有價值觀影響而看不到真相。掌握歷史知識,其實是一個理想的工具來培養客觀思考方法用以分析事物,看事情角度也截然不同。」因此,他認為歷史系學生能明辨是非,同時善於綜合分析資料,即使投身商業、出版或教育等行業亦需應用這些技能,故畢業生能在不同環境中發揮所長。

黃嘉康博士指,課程着重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與批判思維,這些能力在不同工作中適用。

 

課程其中一個目標,乃培養學生對香港與中國有全面、均衡及具前瞻性的認識,因此課程特設「中國與世界」系列,集中討論近代、當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科目包括﹕「中國及歐洲與近代世界之構成」、「全球化與中國」等,均從歷史角度看中國與世界的互動變化。他解釋,隨着中國在國際舞台的角色愈趨重要,學系盼望學生畢業後能在國際職場上有競爭優勢。

 

理論實踐並重 按時更新課程

黃博士表示,為使學生能貫通歷史脈絡,他們必須修讀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史、香港史及世界史等科目,以培養他們對歷史整全宏觀的認識;至於選修科目則涵蓋不同區域及專題的歷史,如美國史、日本史、中國文化史及中國政治制度史等,學生可按個人興趣選修。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關心社會,學系課程亦隨之迎來變革,未來發展方面會加入城市歷史文化科目等內容,令學生更了解社會和在地文化。

學系導師帶領學生參觀展覽時,除了協助他們的專題研究,亦旨在讓他們了解從事歷史文化的工作。

 

至於畢業論文方面,學生須與導師商討論文題目,如過往有學生研究香港米商、教會傳教士歷史及評論古代人物等;定好題目後再進行獨立研究,撰寫一至兩萬字的學術文章。黃博士指,學生要根據史學方法撰寫論文,過程中要分析大量史料,正好是整合四年所學的好機會,以深化研究成果。他補充,學系除了專任教師外,亦聘請了不同範疇的歷史學者及教授擔任兼職講師,他們全都在個人研究領域中獨當一面,因此學生可按興趣準備論文題目,再找適合的導師指導。

 

此外,學生亦可選修為期120小時的實習,前往不同類別的機構如文化保育機構、非牟利組織、公或私營教育機構等工作,一方面希望貼合學生升學或就業的興趣,另一面則確保學生在實習中運用所學。黃博士以海洋公園為例,歷史系學生可擔任文化深度遊導賞員,日後可從事旅遊或文化保育等行業。他稱,學系每年提供約4050個實習空缺,學生反應十分熱烈,他們都認為可認清個人能力及興趣,有助日後揀選合適工作。

學系每年會舉辦台北學術交流團,令學生更了解地區歷史。

 

具備通才技能 就業出路多元

談到畢業生出路,黃嘉康博士坦言大部分畢業生均從事文化教育界,但亦有學生投身其他行業,例如市場研究、政府或公營機構行政工作等,出路可謂相當廣泛。他重申,歷史系着重學生整理及分析資料能力,因此各行各業都需要相關人才。黃博士續言,畢業生具敏感的時事觸覺,而大部分時事都與商界息息相關,故有利學生在商業或金融機構工作;但他不諱言,隨着不少新興行業崛起,歷史系畢業生同樣要在市場上面對競爭。不過黃博士認為,歷史學課程絕非一成不變,院校會定時按社會變化,調整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務求學生也能與時並進。他提醒,現今世代的年輕人分析事物的角度或會比較單一,歷史學正正培訓學生以多元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隨着疫情及社會問題困擾,相信香港未來的經濟欠佳。黃博士勉勵學生樂觀面對,無論修讀哪個學科,只要掌握了畢生受用的技能,將來不論在各行各業都可以勝任。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榮譽)文學士

 

最低入學要求

中文科及英文科達3級或以上;

數學及通識科達2級或以上;

任何一科選修科達2級或以上。

 

查詢:

電話﹕2570 7110

網址﹕history.hksyu.edu

電郵﹕history@hksyu.edu

 

招生處網址﹕uao.hksyu.edu


原載於明報(2020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