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和道上 学生为本

 


(本文章只提供中文版)

 

黄志涵

 

作者简介:黄志涵于1971—1974年出任树仁书院注册主任及社会学系讲师。其后任职香港政府统计处。1988年移民加拿大,就任安省政府流行病专家。黄先生喜好写作,曽以笔名夏侯燊为《信报》撰写「港事知多少」专栏,移民后亦先后于《资本杂志》、《九十年代》、《城居周刊》及《崇基校友》、《金文泰1962》网站发表不少文章。

 

 

树仁书院中六班的主任是钟健荣先生,一些学生和家长以为他是钟期荣校长的弟弟。其实健荣和钟校长非亲非故,他毕业于培正中学后,赴加拿大完成学士及硕士学位,刚于1971年夏天回港找工作,他没有香港的教育文凭,也缺乏在港的教书经验,校长和他面谈后,知道他为人正直纯品、学有专长、具教育热诚,所以立即授以重任。校长用人唯才,不需任何人事关系的作风,在创校初期即已确立。

 

中六是文科班,除了由健荣教数学外,没有理、化、生等科。其他各科老师阵容相当强大。中、英两科老师由校长亲自选聘,地理、西史、中史、经济及公共事务(EPA) 由我情商一批在其他中学教书的中大校友相助,每周来校兼职教几堂课,他们都是资深的中学老师,教学很有心得,甚得学生拥戴,尤其EPA一科, 由当时正修读中大MBA 学位的罗富昌授课,学生甘愿在周六下午上课,也不走堂,其后考公开考时,这些学科的合格率都很高,还有不少考得优良成绩。

 

中六学生与大专部较年长的学生同用一细小校舍,没有操场、小食部或休息室,所以开始时颇不习惯,幸好开课后便即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班主任的悉心照顾、各老师的谆谆善导和大专同学的友善态度,全班很快便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除少数学生赴美加读中学而中途离校,大部分同学都勤奋地完成中六学习,一部份更直接升上大专部,其后成为树仁学院的早期毕业生。

 

成和道校舍的校务处设在主层,在学校大门左侧,是开放式设计,摆放着九张写字台,校长的一张较大,背靠着墙壁,可以看到其他各人的座位。房门的一边是一扇大玻璃柜台,可看到大门和大厅的活动,而学生也可在这柜台外,向校务处的职员询问和商讨学业情况。每天早上,校长如不在大门看着学生回校,便坐在柜台前的高凳,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和有否迟到,通过每天观察,校长不久便「认得」很多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校长的关心。

就在校长认得学生的同时,注册处的几位同事却已「认识」全部学生,靠的是「人脑」。健荣主任记熟每一中六学生的姓名、组别和所读科目;我则记熟日、夜校六系,一、二年级学生的姓名、系级、修科和中期试不合格科目;我的助手谭美宝更厉害,她连学生的学号也记清楚。有学生来柜台询问时,美宝一开口便说出他们的姓名、学号、系级,使学生惊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入了校方的特别名单。其实这都因为同事以「学生为本」,大家都以「心」工作,所以校务处虽然只得七位同事,却能应付日、夜校繁重的校务行政和一切杂务。

 

大专部学生在成和道校舍上课。

 

胡校监这时期经常来校务处巡视,他是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家,非常关心和爱护学生。当时注册处和各学系取录学生都有一定的最低标准,曾有两三次,校监为落选的申请人求情,他说:「我们开办树仁就是要向年青人提供读书上进的机会,你们应该尽量帮助,而非拒绝他们。请你重新考虑这申请,好不好?」所以,当年校监虽没有亲自授课,但学生都喜欢和他接近,和他谈话交流,渐渐都听得懂他的苏浙国语和北腔广东话。

 

第一学年开始时,校长每天一早从中半山住所驾车回校,成和道校舍是一座幽雅的三层洋楼,大门前是一条仅容一车的车道,其实也算是洋楼的车房,这车道刚好能泊校长的车,本是很方便的安排,但校长不久便察觉,泊了车使学校的入口变得狭窄,有碍同学返学放学,于是便放弃驾车,宁愿每天多花时间,以计程车代步,增加了自己的不便。这不又是以「学生为本」的明证吗?

 

大专部学生在成和道校舍上课。


2013年12月3日|资料来源:树仁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