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开讲 17恐惧外星袭地球 科幻小说助思

作者:何嘉俊博士(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毕业于中文大学中文系,研究兴趣为中文科幻小说、台湾文学等。)


假如有一天,太阳系不再宜居,人类会如何应对?或许有人会研发火箭,像伊隆·麦斯克(Elon Musk)那样,带着富人前往其他星系;或许也有人离不开地球,索性将地球变做飞船,搬家似的迁移到别的星系,哪怕耗尽世上所有人力物力。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就在其短篇作品《流浪地球》中提出了后者那种想象。

 

不但如此,刘氏闻名中外的长篇作品《三体》,更进一步设想人类逃不出去的险境。假如在浩瀚宇宙,比人类世界更高等的文明确实存在,而他们决意殖民地球,人类又有何对策?作者结合科学和社会学等范畴的理论,提出「黑暗森林法则」,读之使人沉吟深思。居安思危,是读科幻小说的重要意义之一。

 

优秀的科幻小说对于危机的想象,绝非无病呻吟,反而往往指向时事,引领读者关心现实社会。科幻文学批评家苏恩文(Darko Suvin)就认为,科幻小说描写的是拟换的现实(alternative realities)。通过各种文学技巧,作家虚构一个与现实世界异中有同的平行时空,从而引领读者作比较联想,重新认识当下社会。

 

就以《三体》为例,读者当然可以按照字面,将故事解读为人类对于外星人来袭的恐惧及其对策。然而,对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稍有认识的读者,似乎也可从中看出,小说隐指帝国主义与当前国际政治关系的意涵。小说当中,人类那种为求生存,不设道德底线的想法从何而来?就来自小说家设想的,只能拚个你死我活,这种零和游戏的语境之中。

 

据说,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爱好此书。由此看,阅读中文科幻小说,思考这种文类为何愈来愈受关注,对于我们了解当代中国思想,乃至世界文化动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广阔文化视野,除了阅读中文科幻小说外,研习汉语经典英译本也有帮助,下期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将为大家解说。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