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中來信(三)


 

(本文章只提供中文版)

 

树仁建校接近48载,升格成为大学超过12载,近半个世纪一路克勤耕耘,走到今天,我时常想,仁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今天,全球大学都追求排名,而排名往往跟在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目及质量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在研究方面承受极大的压力,不得不衡量轻重利弊,有时无奈地得就轻教学。树仁也注重教学和研究,不过相比之下,我们更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历程。仁大是一所罕有的「教学型大学」,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所有老师,即使是地位尊崇的教授级学者,每学期也一定要授课一门科目。他们从课程设计、授课、课堂互动、解答提问,务必事事亲身上阵,因此,仁大并没设有教学助理一职。

 

知识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全靠老师的用心,也要靠学生周而复始的切问而近思。因此,仁大为确保这种师生关系能恒久被保存,一直坚持沿用传统的课堂管理方法,例如:点名记录出勤率、缺勤扣考等。

 

来到大学阶段,同学们被视作为成年人,理应自持自主,为什么还要用这些方法来管理呢?不少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相比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基于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信任,不会每堂课都给学生留课后习作或由老师天天检查功课,而是透过课前阅读参考书目、思考一些议题,在课堂间师生共同讨论及解决这些议题,来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吸收。不过这个过程,归根究底还得要靠同学们真真实实地参与课堂,与教授思考碰撞而促成的。

 

“ 课堂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时空,

让师生在高度专注的状态下去进行智力与思维的角力 ”

 

我很记得,在美国加州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也会经历「上堂?不上堂?」的烦恼。青春宝贵,课堂之外,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实习、兼职、交朋友……因此,当时大学校园衍生一个奇特的产业——枪手:同学们雇人去替自己上堂签到,甚至抄笔记。有人赚钱,有人蒙混过关。我的同学们大多天资聪颖,翻翻笔记,死记硬背一下,也不会肥佬。不过到后来,也是有一些人为此而开始感到遗憾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当时没想过要雇用枪手,一方面是自知天资不够,另一方面,我也是蛮珍惜与这些教授面对面交流、提问的机会。如果单单是死记一些知识,自己躲在图书馆阅读也是可的。其实课堂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时空,让师生在高度专注的状态下去进行智力与思维的角力。学生有不明白的,可以即时提问;讲师也可以透过学生的即时反应,去判断自己究竟教得好不好,思考如何改善教学质量。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和老师们携手,改善教学质量,务求为同学们提供更有趣、更有启发性的大学课堂。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同学们能理解仁大的课堂管理,积极投身参与课堂,享受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乐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勉。

 

胡怀中

 

2019年3月29日 | 点击此 以处浏览更多胡怀中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