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換生迎新活動 歡迎37位外地莘莘學子

 

香港樹仁大學國際事務部於8月31日在校內舉辨國際交換生迎新活動,藉此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學子,盡快適應及融入仁大這個大家庭。

仁大署理協理學術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各地同學來到仁大,有助豐富校園的學習環境,為學校帶來寶貴的影響。他期望同學可以透過這次交流經驗,增廣見聞,拓展視野,擁抱和接納多元文化。

仁大署理協理學術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歡迎辭。

今年一共有37位交換生來到仁大,分別來自中國內地、澳門、日本、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比利時、俄羅斯、墨西哥、西班牙、奧地利和瑞典。國際事務部總監劉寶玲女士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指出,今年國內外夥伴大學都踴躍提名學生到樹仁交換,令今年交換生人數比疫情前還要多,增加近一倍。她回想過往幾年受疫情困擾下,交換生要千辛萬苦才能抵港,即使到埗也要進行隔離等措施,令迎新活動被迫於開學兩、三個星期後才能舉行,時間上未如理想,幸而今年一切復常,安排亦倍感順暢。

國際事務部總監劉寶玲女士介紹交流生須注意的事項。

劉寶玲總監又透露,今年由於大部分交換生的母語並非英語,故此他們均希望趁今次交流機會提升英語水平,以及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而同學亦較多選擇英文系和新聞與傳播學系的課程,更有不少同學對通識課程感興趣。

交換生逐一自我介紹。

是次迎新活動除了有交換生、還有「交流友伴」,以及負責介紹學校設施的學生大使等出席。為了令交換生更快適應新環境,國際事務部每個學年均會透過「交流友伴計劃」(Exchange Buddy Programme),揀選樹仁學生成為交換生的「交流友伴」,每位友伴將獲安排在學期內照顧四至五名交換生,解答他們日常生活及學習問題,並於課餘時間為交換生舉辦活動,遊覽香港各個地方等。

另外,宿舍管理部亦很歡迎交換生參加他們的活動,如歡迎晚會、秋日祭等。語文中心(Language Centre)亦計劃邀請交換生出席文化交流活動,讓他們分享自己家鄉的語言、文化特色等。透過各部門的緊密聯繫和合作,為交換生提供更多接觸樹仁學生的機會,從而讓其投入樹仁的學習環境。

 

探索香港:對異國文化的追求

來自俄羅斯的交換生Ekater ina Zavalina。

交換生Ekaterina Zavalina(Kate)和Danial Maksimovich均來自俄羅斯沃羅涅日的沃羅涅日國立大學(Воронеж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兩人分別主修國際關係,及應用數學、資訊傳播與機械。Kate對中國文化有濃烈興趣,並正在編寫及研究有關中國的文章。她透露,主動選擇來香港作為交換生,是因為香港是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混合體,希望在香港修讀的科目,有助她的研究、學業以至未來職業。Kate又期望,藉著這次交流機會提高語言能力,以及探索更多香港自然風光。

 

來自俄羅斯的交換生Danial Mak simovich。

至於Danial則表示嚮往獨自生活,認為作為交換生,既可獲得留學經驗,又能提高英語水平,同時又可繼續學習應用數據科學的知識;所以當他在社交媒體看到今次交流資訊時,便立即主動爭取機會。Danial坦言,還想去健身房鍛煉一下。他們兩人均期望,在今次的交換生計劃中結識更多新朋友。至於對仁大初步觀感,他們異口同聲認為,仁大的建築物較俄羅斯的大學集中,設計較令人喜歡及舒服,但笑言,仁大建築物樓層太高,容易迷路。

交換生Pearlyn:發掘新的文化

來自新加坡的交換生Chew Y an P earlyn。

交換生Chew Yan Pearlyn來自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主修商業科學。Pearlyn表示,因為媽媽是廣東人,所以略懂廣東話,這亦是她選擇香港作為交換生原因之一。她認為,新加坡與香港在文化、語言等各方面均有很多相似地方,深信自己能在香港輕鬆應付這一學期的交流生活。

她續指,很期待宿舍生活,因為她在新加坡就讀的大學沒有宿舍提供,故每日要花上三小時往返學校,但現在只需十分鐘便能到達目的地,感到非常方便,以及更容易認識新朋友。她又表示,仁大建築物又高,又以橙色為主調,令人感到很開心,有別於新加坡的大學最多只有八至九層高,以及採用較沉悶的深藍色。她期望日後能發掘更多香港的特點,及與新加坡不同的地方。

交流友伴及學生大使,會協助交換生認識香港文化。

一眾交換生參觀仁大圖書館。

 

 

来源:2023年秋季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