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华教授研究一向被忽视的重要课题:青年人自我认同型态

 

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院校发展计划协作研究拨款)(2019-2020):

青年人自我认同型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一项香港的纵贯性研究

 

项目统筹人社会学系系主任张越华教授

 

联合首席研究员

 

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张伟良博士

辅导及心理学系系主任李允安博士

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崔志晖博士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李铿博士

工商管理学系副教授彭正敏博士

项目年期36个月

 

资助额HK$3,465,000

 

在香港,一直以来,有关青年人的研究大多聚焦在青年人的社会、文化或国民身分认同上,而青年人「自我认同型态」(youth identity status),则少人留意,这一境况与西方学术界把它视为热门和重要的课题,截然不同。所谓青年人自我认同型态,简单来说,是指他们身分认同形成的结果,是处于怎样的状态(如稳定抑或迷失等),重点是探索它们形成的型态类别及形成过程。张越华教授今次以青年人自我认同型态作为研究对象,兼具跨学科协作的特点,不但补充了香港这方面研究的不足,而且通过纵贯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y),相信可以为香港的青年人研究打开新局面。

 

张越华教授接受《树仁简讯》记者访问时表示,自从学者E. H. Erikson在上世纪60年代发表自我认同(ego identity)的研究结果后,不少学者在他的基础上展开扩充和修正,其中J. E. Marcia在80年代提出自我认同型态理论。 Marcia指出,自我认同有4种型态:(1)achievement 定向型;(2)moratorium未定型(延缓型);(3)foreclosure,早闭型;及(4)diffusion混淆型。之后,K. Luyckx与他的团队,把moratorium 修改为ruminative moratorium(沉浸延缓型);并把diffusion细分为carefree diffusion(轻松混淆)和diffused diffusion(扩散混淆),合共有6种型态。

 

张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决定采纳 Luyckx的自我认同型态分类作为分析工具,并借此确定Luyckx的分类是否切合香港情况。

 

家庭学校对青年人的影响减弱

 

张教授指出,青年人的自我认同型态,是在社会环境和参与日常生活活动中形成的。过去,家庭和学校对青年人的自我认同型态产生重要影响;但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传统的影响力已大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同辈和社交媒体,但究竟影响有多大,香港学术界也 未有定论。

 

张教授表示,研究显示,在青年人参与的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中,有3类活动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人自我认同型态的形成起着较重要的作用,包括:(1)现实社会的参与;(3)虚拟社会的参与:及(3)早期职涯发展的参与。因此,他的研究团队把焦点放在这3类活动中,并选定了4个变项类别,进行多变量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es),借此研究自我认同型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这4个变项包括:(1)利社会行和公民参与(prosocial behaviour and civic engagement );(2)偏差行为(deviant behaviour);(3)使用社会媒体(use of online social media);(4)职涯不确定性(career uncertainty)。

 

张越华教授

 

纵贯研究4500学生两年

 

根据张教授团队的规划,今次研究的对象包括青少年前期(middle adolescence)和成年前期(early adulthood)人士,年龄介乎15至24岁之间。当中包括两类学生和在职青年,总数共4,500人。第一类学生来自中学(中三至中五),年龄为15至17岁,人数为2,000人。第二类学生来自大专院校,18至24岁,人数同为2,000人。至于在职人士,研究团队会从大专院校中选取500名在学最后一年的学生,一年后他们毕业,开始寻找工作继而进入职场,便成为在职人士样本,这样可看到从学校过渡至职场的改变。

 

研究团队会对参与研究的对象,收集4次数据,每6个月进行一次,为期2年。收集时间为每年10月及翌年4月。他们会把问卷送到中学,交由学生填写,然后收回。至于大专院校学生,问卷会经由参与院校用电邮发出。而为了取得从学校过渡至职场的资料更,研究团队会特别向上述500「毕业生」多做一轮问卷调查。

 

张越华教授表示,纵贯性研究时间愈长愈好,他们用2年时间进行4至5次问卷调查,当然并非最理想的安排;但考虑到时间、资源和现实的局限,这已是难得的安排。

 

张越华教授相信,通过团队的努力,今次研究成果不但可以补充香港青年人研究的不足,而且「能够协助有关方面,制订介入策略,帮助青年人发展良好的自我认同型态,从而使青年人发辉更好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研究团队除上述1名项目统筹人及5位联合首席研究员外,还有11名来自树仁、香港中文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的联合研究员。

资料来源:《树仁简讯》2020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