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开讲 35阴阳分类事物 五行萌发创意

作者:周国良博士(简介:香港新亚研究所哲学博士,现职香港树仁大学助理教授及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教学部副主任。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哲学、当代新儒学、西方哲学及文论。)

 

发轫于春秋而系统化于战国末的「阴阳五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的智慧,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 「阴阳」的本义是阳光照射地表,光与影对比所形成的自然现象。 「五行」则较阴阳后出,水、火、木、金、土为古人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五种资材。两者本来互不相属,其后阴阳被理解为一对相反相成的元素或力量,再结合五行的分类及相生相胜关系,乃进一步引申为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运动,以及互相消长的原理。

 

然而,若不从生成变化及事物互动的角度看,阴阳五行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对事物的「分类」。阴阳是把世界一分为二的二元对立区分,五行则是进一步以事物的五种基本构成属性,对宇宙万物的系统化分类整理。当然,从今天的科学角度来看,这无疑予人一种「伪科学」的印象。而现时人多从风水、命理的角度看待阴阳五行,这只会局限了阴阳五行思想的作用。

 

以相似性推导事态

 

其实,阴阳五行的内在思维有别于「演绎」,它以「类比」(analogy)为主要特征,透过两件事物或事态之「相似性」(resemblance),从某一物的属性或事态推导出另一物所应有的属性或事态。举例说︰地球有生命存在,火星也有生命存在,因为两者均为太阳系的星体。这种以相似性为论证基础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它虽然并不具有演绎推理的必然性而仅具有「或然性」,但却有相对较灵活与弹性的解释效力或应用范围。

 

诚然,类比思维无疑仅具或然性,但却可作为一种发明或创造的思维活动。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基于同类的事物因彼此相似而相互感应,这对产生新想法或新意念,尤其具有正面的作用。例如以五行中的「水」比喻性格中的「温柔」,引而长之,五行中的「土」又可隐喻性格中的「敦厚」。这就是一种透过类比而作出的延伸解说。

 

又例如植物以向上生长为特性,故「垂直线」可类比为「木」;液体以流动不居为特性,故「曲线」可类比为「水」;又如土壤固定不动,故「方形」可类比为「土」。

 

换言之,借着类比思维,事事物物可诠释为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由是,阴阳五行所建立的分类系统可谓无所不包,无远弗届,而恰当运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对其关系加以联想、引申及推衍,从而产生具新意的解释或发明。这可以说是一种有别于演绎,而更有利于创意萌发的类比思维。

 

仁大开讲下期将由新闻与传播学系老师说说科技进步下对报道新闻的转变。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27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