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开讲 32悦读中国文学 活出正向人生

作者:伍钧钧博士(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副系主任。研究兴趣为唐宋文学。任教科目包括:唐宋文、李白杜甫诗、唐宋文学地理研究、中国文学与正向人生等。)


 

不如意事常八九,您是怎样排解愁绪的呢?可曾通过阅读来平复心情,走出阴霾?

 

英国的调查报告指出,读者——即使每天只阅读30分钟,相比非读者,感到自信(self-esteem)的机率高出10%,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机率高出20%。读者比较容易获得幸福感,源于他们能透过阅读领会更为丰富、多样、复杂的人生经历,从而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

 

此外,阅读使他们拓展视野,培养解难的智慧,拥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协助他们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热衷中国文学的读者,当然拥有同样的素质与优势了。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遭罪,导致身心受创,他通过广泛阅读,观察到历代卓异的圣贤如姬昌、孔子等,都曾遭受被拘禁、放逐、贬谪、责罚,以及身体残缺等各种挫折与磨难,正因为心中郁结无从排解,才能鼓气勇气,忍辱负重,发愤编著《周易》、《春秋》,向智者宣扬理念、发抒情感。司马迁从此获得启发,效法先贤化悲愤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目标,成为他活着的希望,由此觅得生存的意义,遂倾尽毕生心血与泪水写成《史记》,令借古鉴今、慎思明辨之道得以传承至今。

 

如果读者也想体验「悦读」的好处,不妨在学业或事业失意时,读杜甫《醉歌行》「暂蹶霜蹄未为失」(想像此刻犹如天马不慎绊倒而已,未算失败),以诗篇内容比对Albert 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理论,回忆昔日成功的经历以及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从而肯定个人的才能与价值。

 

疾病来袭时,可仿效苏轼,运用开放性思考,打破「生病等同痛苦」的传统观念,吟诵《病中游塔祖院》「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视患病为修养身心的良机。

 

乐观既非与生俱来,正向思维却能凭借广泛阅读去培养,幸福人生需要费心、努力去经营,这正是我们所必修的成长学分。

 

仁大开讲下期将由英国语言文学系老师带你展开人文与科学对话。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25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