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开讲 30粉丝选择偶像 主动参与求变

作者:林绮雯博士(树仁大学英国语文及文学系助理教授,也是日本蓝色机械猫的粉丝。)


 

近来「Mirror」和「Error」大热受捧,不知道你是否他们的粉丝?

 

说起「粉丝」(fans),你会想起什么?追星?尖叫?排队?演唱会?爆买? 「大唔透」?宅男?我的一位友人对粉丝的印象颇为负面:盲目、服从、不理性、拒绝社交(宅男)、逃避、不能分开幻想和现实、浪费金钱时间等等。不过,其实粉丝的行为,同时表示了一定的创意和自主性。

 

其他的先不说,偶像是粉丝们的「选择」。你可能会反驳说:不对!偶像是被大机构财团「力捧」出来的。诚然,没有这些财团机构,要把一个人物带入公众的生活有点困难;但是,每年这么多人受机构财团力捧,但真的成功跑出的,只有寥寥几位;君不见全民造星,最红的(暂时)也只是第一届的参赛者?这些成功例子,这些偶像,其实都是粉丝们「票选」出来的。粉丝们不喜欢,那人就成不了偶像;所以这是粉丝们的「选择」。

 

再来,粉丝们不是单单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制造」。例子不胜枚举:远的有粉丝不满动画剧情走向,写信致制作单位以至动画更改结局;近的有「镜粉」自资为偶像们造势登广告;更不用说粉丝在同人小说(fan fiction)中,不断改写结局、续写故事。这些都着着实实地展示了粉丝的参与、行动力和创造力。

 

如此看来,粉丝们所展示的,就不是简单的盲目服从,而是主动的参与和求变。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文本盗猎者》中就指出,粉丝们的行动很多时会把已有的界线模糊化:粉丝既是读者,也是作者;他们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粉丝们所提倡和展示的,是一种鼓励参与、分享、充满生命力的文化。

 

或许,朋友,我们是时候把社会对粉丝的既有标签放下,再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粉丝吧!

 

仁大开讲下期是由新闻与传理学系老师分析教与学。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24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