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硕士课程致力培育心理救兵 各司其职助人自助走出情绪低谷 精神健康心不灰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设有多项科研设施,鼓励跨学术研究,让学生可涉及更广领域。

 

电影《明日战记》中有一金句:「天可以灰、地可以灰,但人不可以灰。」回想近年港人经历着种种挑战,尤其是漫长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节奏。面对环境、经济、生活的转变,精神健康可能受影响。如已有情绪困扰之人士,情况或会更严重,故此心理辅导和支援便成为「心理救兵」,让「人不灰」。香港树仁大学(下称「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致力培育新一代的心理学专才,让不同背景的学生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日后在工作或是日常生活中,也能发挥专业所长,助情绪受困者阳光重现、走出低谷!

 

最近不少机构所发布的港人快乐或家庭幸福感指数都较上年低,在联合国公布的2022年全球146个国家及地区的幸福指数排名中,香港排名81,较2021年下跌了4位。多项调查更显示疫情对精神健康的影响较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还有年轻一代在疫情下所面临的又是什么挑战呢?

 

青少年可因环境变化影响情绪健康 生涯规划可助提高幸福感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课程总监张伟良博士指新冠疫情打断了学生恒常的学习及生活模式,「网上授课成为了新常态、人际关系变得疏离,即使重投校园,也需重新适应……这些现象都容易令青少年产生种种不安,若未能适时地纾缓及排解,会增加出现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机会。」

 

不少港人家庭已前往或计划于香港以外的地区或国家工作生活。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副系主任、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总监周德慧博士指出,移民同样令年轻人感到迷惘。 「不乏移民家庭未有周详安排,突然要面对陌生的环境,成年人担心新生活带来的压力,孩子更是无奈!或有家长选择提早送子女出国升学,然而孩子未必做好留学、离开朋辈等的心理准备。」即使是留在香港,孩子同样要面对好友移民,不知何时再聚的失落感。青少年一旦情绪受困,身心健康难免受到影响。

 

张博士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副学位课程学生如果有较高的职业身分认同(vocational identity),会倾向于有较高的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及较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由此可见,生涯发展不但对青年学生的前途有帮助,而且与他们的幸福感相关。

 

辅导心理学家 帮受助者重塑人生方向

要懂得爱自己、照顾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关顾身边人。辅导心理学是四大心理学专业范畴之一。辅导心理学家既拥有心理学知识,同时亦懂得配合运用不同的辅导技巧,助受困者发展幸福感。张伟良博士指,生涯发展及规划相当重要,学生没做好生涯规划,以致未能确立职业身分认同与方向,在疫症下希望感较低,压力亦相对较高。

 

他举例,在叙事取向生涯辅导过程中,辅导心理学家会透过生涯建构访谈方法,引导受助者从「反思自己的角色模范」、「喜欢的杂志」、「电视节目」、「故事」及「成长经验」等方向,来协助他们找出自己的生命主题,从而建立人生方向,并建构自己的生涯故事。

 

周德慧博士十分认同地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舞步。遇上疫情和不能预期的改变时,如同经历地震。做好生涯规划,就有清晰的方向,就可以在地震时,不会自乱阵脚,仍然可以在震荡的地板上坚持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方向和自己的舞蹈翩翩起舞。 」

 

心理救兵在身边 多项介入方法助走出阴霾

当情绪受困,青少年可有途径寻求协助?张伟良博士指香港政府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及不少关注精神健康的机构团体,都努力教育社会提高精神健康意识,让受情绪困扰的人士包括青少年懂得主动寻求协助。社区亦增加了支援途径和资源,包括志愿机构提供的求助热线、增派学校社工、大学辅导员及心理学家处理个案等。若遇到情况严重者,则转介予不同专业人士跟进。

 

周德慧博士补充,心理学家会因应受助人的个别情况,以不同的介入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治疗、心理辅导等处理个案。以表达艺术治疗为例,治疗师会与求助者建立信任关系,在安全的环境中,帮助当事人透过艺术创作寻找内在资源,提高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治疗师会完全尊重当事人的步伐(pace)。通常当事人会慢慢借助艺术体验表达及整理不快的经历,纾解心结,并重新理解和疗愈经历不幸的自己。

 

以香港青少年抗逆力作跨学科研究探讨

青少年容易感到压力或受环境影响,原因可能是其抗逆力不足所导致。抗逆力是人在经历危难后,能够重新振作的能力。抗逆力较高的人能积极和正面地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课程总监周德生博士称,抗逆力的形成涉及多层次因素。青少年在不同的环境系统例如家庭、学校和工作地方都扮演着不同的生活角色,他们在多层次的集体冲击下建立抗疫力,亦依靠老师、社工和朋友等「支援链」帮助他们抵抗冲击。

 

他透露,仁大已获研究资助局拨款约530万港元作为期3年的抗逆力研究,由仁大的辅导及心理学系学者主导,与其他学系如社会学系、经济及金融学系的学者携手合作,透过问卷调查追踪不同年龄层的受访对象,配合焦点小组、脑神经实验及大数据分析等,探讨不同系统是如何影响抗疫力的建立。仁大心理学硕士课程学生亦可参与,借此学习各类研究方式和这个重要的心理学课题。

 

 

10.27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讲座+课程咨询

如何透过表达艺术为青少年处理精神健康?想进修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层面又或是发展相关事业?又或是成为专业辅导心理学家或游戏治疗师协助有需要的人士?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将于10月27日(四)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届时研究院各课程总监更会即场解答问题,为有志进修心理学课程人士,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让他们更了解毕业后的升学和就业出路等。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3大硕士课程 吸引不同背景者报读 冀以专业助人

港人精神健康问题近年备受关注,大众除了提高寻求协助的意识外,亦愈来愈多人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希望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及治疗情绪困扰的介入方式,以及预防患上情绪疾病。上届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3大硕士课程:「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及「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的学生人数均有所增加,相信学生冀以专业知识来使受助者由「他助」能变成「自助」。

 

仁大辅导及心理学系于今年7月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两岸四地心理辅导学专业人士首次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同步交流学术心得、分享实战经验。

 

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知識涉獵面廣 打開心理學專業之門

周德生博士指, 「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生, 可申請成為香港心理學會(HKPS)會員;也可進修其他心理學碩士或博士課程, 累積指定的相關工作經驗後, 便可投身輔導心理學家、臨牀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家行列。

 

以往報讀者以在職教師及社工佔多,但近年多了來自其他背景的申請人報讀此課程,如工程師、視光師,亦有學生任職於天文台等。學歷方面,有學生擁有數個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學生的修讀目的包括滿足個人興趣、為了解人類心理行為,也有部分學生打算轉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上述課程設有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當代心理學等主修科目,並提供教育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異常心理學、諮詢及心理治療等選修科,學生更可學習各種研究和分析方法,打好心理學基礎。「學生可透過選修科,涉獵HKPS 4大專業範疇的知識,有助鎖定日後的專業方向。」

 

周德生博士分享,學生一般對學習心理症狀最感興趣,老師亦會分享真實案例,讓同學了解如何應用有關技巧,以解決所遇到的難題。學習困難呢?「學生一般認為研究方法及統計學較難掌握,老師會由淺入深,讓學生容易跟上學習進度。」

 

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本地唯一培訓輔導心理學家的認可碩士課程

有志成为辅导心理学家者可透过报读本地唯一的「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课程。张伟良博士说,今年报读人数胜去年,他们都有志于成为辅导心理学家,怀着服务大众的心来报读此课程。

 

课程参考本港及国际辅导心理学家专业训练标准来设计,采用科学家—实践者(Scientist-Practitioner)模式,从知识研习、研究方法及辅导技巧3方面培训辅导心理专才,有助学生结合理论、应用及研究知识。课程有4个专业范围,即伴侣及家庭辅导、学校辅导、职业生涯辅导及精神健康辅导供学生选择,亦会教授不同辅导学派及相关辅导技巧。

 

「辅导心理学家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有同理心、懂得聆听,自我反思力强,并能从事研究,继续发展这个学科。」由于服务对象来自不同年龄群,课程会安排学生接受1100小时的校内及校外实习培训,吸收不同的辅导经验。课程更致力加强与内地、台湾、澳门三地大学的专业交流合作,为学生日后提供更多元的实习机会。

 

毕业生在累积一年与辅导心理学有关的工作经验后,可向香港心理学会(HKPS)申请成为专业辅导心理学家。张伟良博士坦言,社会对辅导心理学家需求大增,有学生实习时已受到实习机构赏识,毕业后获聘任。目前辅导心理学家较多受聘于学校、大学辅导中心、社福机构,亦可私人执业。毕业生在不同范畴提供专业辅导服务,其中包括精神健康、个人成长、伴侣关系、儿童家庭、生涯规划及成瘾行为等

 

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全港首办游戏治疗硕士课程

小朋友玩游戏,一点也不「儿戏」,实质是另类良药!周德慧博士表示,游戏是儿童的语言,游戏治疗师会透过游戏作为治疗媒介,走进小朋友的内心世界,从而协助他们一起面对他们的情绪、行为及发展等问题。有见近年游戏治疗在港逐渐普及,但本港注册游戏治疗师不足百人,实在难以应付日渐增加的服务需求。

 

仁大推出全港首个「游戏治疗社会科学硕士」课程,希望培训更多儿童心理辅导专才,助他们踏上游戏治疗师的专业路。 「课程吸引不少老师、社工、具辅导工作背景者报读,希望透过所学能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加强辅导成效。」

 

上述课程邀请了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及Deakin University的游戏治疗硕士课程负责人参与学术评审工作,力求课程达到国际水平。内容涵盖儿童精神病理学、辅导技巧,以及不同学派的游戏治疗方法等,让学生装备游戏治疗师必备技能之余,更能填补香港在游戏治疗研究的空白,为学生日后攻读博士学位铺路。

 

学生需接受360小时的实习,包括100小时的临床时数、25小时的国际认可注册游戏治疗师的专业督导。周德慧博士称,当毕业生累积250小时游戏治疗实务经验、25小时督导及具备800小时有关精神健康辅导实务经验等临床实践要求后,便可向香港游戏治疗协会(HKAPT)申请注册认证为游戏治疗师。

 

非心理学背景毕业生分享:兴趣出发 拾级成为辅导心理学家

大学本科并非主修心理学的宋均杰(Marco),对心理学的兴趣始终不减,透过仁大的「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课程起步,培养了对辅导的浓厚兴趣,继而修毕「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课程,希望能学以致用,帮助心灵受困扰者。

 

他分享仁大的学习生活,师生关系融洽,教授们适时的提点尤其重要,令他印象犹深的是他曾被一位资深教授在课堂上严厉批评,及后才明白这经历是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机会。 「学习过程所获益的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我十分感谢那位教授的教诲及培育,令自己的人生有所得着。」

 

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 亚洲区辅导心理学研究发展富潜力

已成为辅导心理学家的Marco,现正攻读仁大的「心理学哲学博士」课程,他认为,亚洲区在辅导心理学的研究,或较西方国家迟起步,然而极富发展潜力。 「以往大众会觉得,辅导服务是专为有精神问题者而设。现时则有所改观,估计受近年疫情影响,自处的时间及机会增加,很多人较以往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想法及情绪,并就自己面对的问题寻求协助。」

 

作为转战心理学专业发展的「过来人」,他认为「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及「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课程,能让非心理学本科者提供从事心理学专业的途径,前者有助取得修读各大院校专业心理学硕士课程的入场券;后者则是成为辅导心理学家的唯一本地途径。

 


原载于明报JUMP(2022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