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仁手记 22:疫下精神受压 再思正向科技
被访者介绍︰陈自强博士(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正向心理学研究室总监。)
在持续的疫情下,全球人类的日常生活及身心灵健康均受到影响。世界各地及本地的精神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期间,被诊断患上焦虑症(占全球人口约三成)及抑郁症(占全球人口约两成)的个案不断上升,不少人都活在疫情压力中。
与此同时,疫情下孕育了生活新常态,创新的数码信息科技似乎能在疫情困局里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方便及正面转变,实践「正向科技」(positive technology)的理论概念,能使用创新数码科技去改善三方面的个人体验(情感、投入感及社交连结),藉此纾缓疫情困局下的心理重担。譬如在疫境中使用静观手机应用程序抗压,或在网络心理支持平台抒发情绪、在实体停课期间改为进行网上学习及活动、于限聚下透过沟通及社交程序与身在各地亲友连系等。
然而,经过一段日子,所谓新常态亦出现限制。譬如,众多学生及家长因网上学习而感到更大的压力,有些学生甚至因此学习动机减弱。众多网上会议及聚会也令人感到乏味而渴望实体面对面聚会,有些长者亦因只能单靠在线连系家人而感到更孤单。此反映了科技使用并不能替代现实生活。
另一方面,在疫情下过度倚赖及频繁地使用科技,使人误把网络世界替代了现实世界,某些节制能力较弱的用者沉溺于网络,不但影响了学习、工作或生活,甚至逃避现实及产生负面情绪,减弱了社交及独处的能力,更有一些精神健康高危人士只倚靠网上信息而耽误了诊治时间。
为什么「正向科技」达不到预期最佳效果,反而为人们加添烦恼呢?
近年,以虚拟化身(avatar)及虚拟现实科技(virtual reality)为主的「正向科技」实验或健康介入(health intervention)研究发现,当虚拟化身及情境更贴近于用者的现实生活及需要,会更有效地更持久地巩固用者的想法及行为。另一方面,用者要明白使用正向科技,不能为他们解决所有烦恼或逃避现实的苦恼,而是协助他们体验及察觉个人的身心社灵需要,让人们学习在现实生活的苦与甜的矛盾中成长。
总括而言,正向科技的日后发展(如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要更了解不同用者的需要及尊重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度身定做。
下期树仁手记将由香港树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卢启扬博士介绍疫情下全新精神健康外展式服务。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1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