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學系
2021年文學月會︰文學漫談—古典與當代的觀照
古代詩歌 : 情思與哲理
中國文學作品,不僅從歷史發展上可以分為古代與當代,其實在審美方法上也可以分為古代與當代。本系列講座一方面選取古代與當代的作家及其文學作品,一窺堂奧,另一方面從傳統或當代的多種不同切入角度,嘗試解讀古代與當代文學作品,呈現出文學作品宛如萬花筒的多樣面貌。
日期/時間: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講題 : 理學家之詩趣
講者 : 周國良博士
簡介 : 宋詩相比於唐詩,長於說理。而有宋一代,理學家之詩作及風格在說理詩中更別樹一幟。此中周敦頤、程顥、朱熹、陸九淵諸大儒,對心、性、理、氣各有自家之體會及見解,而其詩歌亦是哲理之延伸。或許理學家並未把文學創作視為人生的重要事業,但其詩作體現之深刻的思想、靜觀的體驗、寧靜的風致,實別具詩趣。理學家屬思想型作者,在抒寫理與道、吟詠性與情之際,其哲學思辯的自覺及主體生命的感悟,均與一般文人不同,形成蘊含理趣的詩風。是次講座,旨在從純文學角度以外,扣緊理學詩人的主體性,從其個人境遇和體驗切入,嘗試分享理學詩兼具思辨性、哲理性與感悟性的特點,意圖藉此不僅可增加對理學詩思想深度的理解,亦可體會其獨特的審美趣味。
中國文學作品,不僅從歷史發展上可以分為古代與當代,其實在審美方法上也可以分為古代與當代。本系列講座一方面選取古代與當代的作家及其文學作品,一窺堂奧,另一方面從傳統或當代的多種不同切入角度,嘗試解讀古代與當代文學作品,呈現出文學作品宛如萬花筒的多樣面貌。
日期/時間: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講題一: 晚明與江戶《水滸傳》插圖本
講者 : 許建業博士
簡介 : 晚明出版業發展蓬勃,章回小說亦因此大行其道。除了名家評點以外,插圖成了小說出版的重要特色。《水滸傳》容與堂本在每回開首均配以精細插圖,以全景方式描劃事件場景,經典情節得以具體呈現。後來《水滸傳》及相關插畫東渡日本,大受歡迎,於是為小說重新繪製插圖成為江戶時代書籍出版其中一項重大工作。當中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1760-1849)主畫《新編水滸畫傳》,運用了豐富想像力,以特寫角度展現細膩的人物臉譜與誇張的肢體動作,製造各種壓迫空間與視覺張力,並為這部中國經典添上生動多姿的日本文化特色,見證着小說故事的多重再現與流動。
講題二: 漢代志人小說
講者 : 黃君良博士
簡介 : 漢代並沒有成熟的小說觀念。在《漢書‧藝文志》所載的「小說家」相類於「小道」。漢代的「志人小說」與歷史的淵源最為密切。閱讀漢人的「志人小說」:一則可知中國小說的源頭面貌;二則與史料對讀,可知記事體例的同源;三則可欣賞漢人小說的趣味及特徵。
雙面城巿:也斯與陳浩基筆下的香港
中國文學作品,不僅從歷史發展上可以分為古代與當代,其實在審美方法上也可以分為古代與當代。本系列講座一方面選取古代與當代的作家及其文學作品,一窺堂奧,另一方面從傳統或當代的多種不同切入角度,嘗試解讀古代與當代文學作品,呈現出文學作品宛如萬花筒的多樣面貌。
日期/時間: 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講題一: 在「越界」與「在地」之間:也斯《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講者 : 王家琪博士
簡介 : 也斯《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1993)被視為香港九十年代其中一部後殖民文學代表作,小說以旅行紀錄的形式盛載也斯對香港文化的討論和批評,實踐其「越界」寫作。是次講座將會細看也斯如何由外地旅行回看香港,探討小說的多重越界實踐的後殖民意涵,並與也斯的香港文化論述常見的在地觀點比較,引申討論「越界」與「在地」、流動與固著視點之間對立又互補的關係,藉此反省如何觀看與理解一座城市。
講題二: 未探之城:陳浩基推理小說中的香港
講者 : 何嘉俊博士
簡介 : 推理小說的誕生,與城市的出現和發展息息相關。這類作品大多描寫人煙稠密的城市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罪案與隱情。跟隨偵探的目光,我們不但可以了解城市中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可深入認識作為故事背景的城市面貌。近年,以香港這座城市為背景的推理小說湧現,帶領我們以一雙「推理之眼」,重新探看我城的隱蔽與靈異之域。是次講座,講者將以香港推理小說家陳浩基的作品為例,談談他如何藉着推理情節,寫出我們習焉不察、尚待探索的城市風貌。
• 粵語主講
• 於香港公共圖書館YouTube頻道實時直播
• 錄製版本將於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上載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