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首办「树仁讲堂」 施永青博士打头阵分享财富传承
香港树仁大学于2025年4月8日首办「树仁讲堂」,仁大荣誉工商管理学博士、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博士,向师生及公众分享经营家族办公室的理念,以及财富与文化的传承之道。
施永青博士与仁大经济及金融学系系主任李树甘博士、经融系博士生麦楚林及哲学硕士生李芷晴对谈。施博士表示,其自设的家族办公室负责管理「家族基金」,以保障家族成员的生活所需。他强调家族基金的成功关键在于全盘计划,全面性的财富分配,妥善设计基金的章程,例如订明设立目的、投资框架与比例等,有利资金滚存和家族的持续发展;相反无规划地开展事业,只会令到事业走不长远,且方向混乱。
施博士又提醒,不要借贷去扩展整盘事业,亦不允许家族事业成员借钱,因为一个低潮就可能令到事业崩盘,如当上一代还不到钱,就会由下一代负责偿还;重申只要不借钱,所有拥有的资产就是全资产。
崇尚道家思想的施博士,强调终身学习,认为人类天生具备「博物」精神,应透过眼耳口鼻不断吸收新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标准答案。他直言香港教育体制过度侧重「学答」,学生仅追求符合模型答案以获取分数,却忽略「学问」的本质—即主动质疑与探索真理。为实践这一理念,他办提倡自主学习的私立小学,并在多所大专院校教授房地产与企业管理,致力打破填鸭式教育的桎梏。
另外,施博士又笑言「富不过三代」是事实,因为第二代需要面对的困境比较少,而且生于富裕家庭,导致努力向上的意愿较低。至于财富的传承会否让下一代「躺平」? 他称,这取决于父母教导子女的教育方针上,认为要让子女专注于学业上,订立更高的目标发掘自己的兴趣。他亦发现大部分家族办公室只传承财富,较少传承文化。相反,他在子女长大前已与他们建立良好沟通,把价值观传承至下一代,「有沟通才有文化传承」。
施博士又寄语年轻一代,「知识是竞争力的核心」,呼吁摆脱对文凭的功利追逐,转而培养对真理的真诚渴求。 他亦以自身白手起家的经历为例,建议年轻人先累积实务经验,待晋升管理层后再考虑创业,直言「未经历练便 贸然行动,失败率极高」。此外,他主张人生的价值应通过「在他者身上展现」来实现,例如投身慈善事业。他将 个人财富全数注入慈善基金,并过着简朴生活,以此印证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爱的渴求、 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这一系列理念不仅贯穿其商业与教育实践,更成为他留给社会的精神遗产。
仁大首席副校长孙天伦教授向施永青送赠纪念品。
首席副校长孙天伦教授(左一)在台下发问。
封面图片:(左起)经融系哲学硕士生李芷晴,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经融系系主任李树甘博士,经融系博士生麦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