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 应科院首席营运总监司徒圣豪博士
「我的学号是849003:1984年入学,9是代表经济学系,003显示我第3个被录取。」
现任香港应用技科研究院首席营运总监司徒圣豪博士,凭着在树仁经济学系打下的知识基础,加上个人的努力和不断进修,终于在职场做出相当不俗的成绩。他建议树仁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要好好学会并掌握两三种特定技能,形成自己的skills set,这样对日后的发展会是无往而不利。
司徒圣豪Martin接受《树仁简讯》记者访问时表示,他在 1984年参加高级程度会考,成绩中规中矩,虽然估计可以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但难以选上自己喜爱经济学或心理学,于是把目光转到大专院校。他做了一点资料搜集后,知道树仁学院有经济学系,便不作多想,动身前往当时位于湾仔万茂里的树仁报名。
Martin忆述:「我学号是003,即第3个被经济学系录取。入学后不时有同学跟我开玩笑说:是否有必要这么急着读报?我当然一笑置之。但事实上,当年高级程度会考生,在本地升学的选择不多。」
Martin当时不晓得树仁办学者是谁,胡鸿烈和钟期荣他都不认识。问爸爸意见,他说胡鸿烈是出名的大律师,「他办的学校好,你去我就安心」。爸爸这一句话,使他义无反顾地进入了树仁。树仁经济学系在2009年易名为经济及金融学系。
1988年,Martin毕业,获经济学文凭。当年读经济的毕业生甚为「抢手」,他在4年级大考前,已有两间公司愿意聘请他。一间做生活潮流品牌营销,另一间是国际性非盈利机构The Woolmark Company,聘他做EDP,即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工作,相当于今天的IT。他选择了后者。
「当年高考结束后等候放榜期间,我报读了IT课程,学懂写电脑程式。在树仁第4年,我找到教电脑的兼职,逢星期六、日上课,收入不错,足够我交学费和应付日常生活开支。想不到学电脑和教电脑竟为我加入这间机构铺平了路道。」Martin说。
Martin在这间公司发展不错,除了IT,也参与过行政和管理工作,并有机会负责筹办公司的大型展览项目,以及做数据分析工作。
「数据分析,即今天的data analytics。我在树仁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和经济分析技巧,全部都用得上。」Martin 说。
修读MBA
就在The Woolmark Company工作期间,他报读了由树仁大学与美国路易斯安拿(门罗)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Monroe)合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课程。
他说,当时是1989年,工作时间较为稳定。有一天,公司一名高层建议他进修,他发现自己实有余力增进学识,便不作多想,报读了由母校和美国大学合办的MBA课程。路易斯安拿(门罗)大学的教授会专程飞来香港授课,时间在5月至8月和1月至12月。学位由路易斯安拿(门罗)大学颁授。
按规定,Martin要补修9个基础科目,如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和会计入门(Introduction to accounting),才能正式修读MBA的科目。对他来说,部分科目程度较浅,但他仍然很感兴趣。
「我当年是追书来读的,因为我发现读书给我很大的乐趣。我是一个爱看教科书的人,高中如此,大学如此。我记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人Paul A. Samuelson在2009逝世消息公布后,我赶去书局买他最新版的经典教科书Economics,重读一次。」Martin说。
Martin在The Woolmark Company工作接近4年,离开时的职位是ASEAN Interior Textile Manager。他之后加入一间媒体公司,做广告和营销,接触到多姿多彩的品牌和营销工作,磨练了表达、做简报和沟通的技巧。
大约两年后,The Woolmark Company再向Martin招手,Martin决定重投旧公司怀抱,一做便11年,先后出任Marketing & Operations Manager和Business Manager(Greater China Region)。 2005年,公司重组,Martin要另觅新工作。
转入跨国公司
在机缘巧合下,Martin最后加入了国际知名化工纤维公司Invista,出任Asia Pacific Export Marketing Director,领导一支成员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日本、韩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团队。
「加入这间公司对我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在这里,认识到自己可以做商业的工作。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真真正正地去做管理。过去我主要是要管理好自己,如今我要管理好其他人。管人最重要的是分工和能叫其他人做事。」Martin说。
大约4年后,在猎头公司的穿针引线下,Marin转投欧洲的化工公司Huntsman,出任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Director。据Martin表示,这一职位传统由欧洲人出任,今次首度由亚洲人坐上,相信是公司看中了他拥有的副品牌(sub-brand)营销和管理跨国团队的经验。
2011年,Martin转到国际知名的纺织和工业用针公司GROZ-BECKERT,出任Deputy Managing Director,负责中国和香港的销售业务和营运策略。
2015年,Martin转到以抗菌及气味控制知名的美国生物化学公司Microban,出任其Microban International (Asia) Ltd.的Managing Director,专责管理和发展亚太区市场。
攻读DBA
就在Martin在GROZ-BECKERT工作大约1年后,他决定一圆攻读博士学位的梦。
「当我的工作稳定下来,我就会去进修。读MBA是1989年,之后想更上一层楼,但因90年代中,儿子出世,故决定先做好个人事业。到2012年,工作相对稳定,于是我决定报读香港理工大学的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课程。」Martin说。
Martin当时很用心读书,虽然2015年要转去新公司,但他把握所有工余时间,最终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完成毕业论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出任应科院COO
2018年12月,Martin加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简称ASTRI),出任首席营运总监(Chief Operating Officer)一职。
应科院于2000年成立,2006年获香港政府指定承办「资讯及通讯技术研发中心」。其使命是进行与本地业界有关的高质素研发工作,并把成果转移给业界。愿景是以科技力量引领香港迈向更美好、更智能和更安全的未来。现有500多名全职研发人员,当中约25%拥有博士学位,50%拥有硕士学位。
Martin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行政总裁,把科研成果,落实应用到以下5个重点范畴:(1)智慧城市(smart city);(2)金融科技(FinTech);(3)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4)健康技术(Health Technologies);及(5)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Martin现主管应科院5大部门,包括「知识产权及知识管理部」、「项目规划与执行部」、「品质管理部」、「客户拓展部」和「流程协调部」。他另一主要的职责是提升应科院的研发和内部资源运用的效率,而日常工作包括与各研究项目的组长开会,探讨如何优化研究概念、项目进度和人手调配等。
"我当时立志要为自己建立一套skills set,
是可以『打横行』的。 "
职场成功之道
问到有什么职场的成功要诀时,Martin说:「我经常会调换自己的身分,把自己视作自己上司,然后猜想他会要求什么。这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知道他会问什么,例如会问你为何要做这些。又或者有一天我坐在他的位置,是否会做同一个决定。我就是这样迫自己向前思考。」
他又说:「我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他当年见我读MBA,很开心;但当初我读经济时,他有些担心。当年我不明白,后来才知道,他觉得读经济很窄,将来容易受行业高低的影响。狭义上这是对的,但事实上,个人的接触面和技能是可以开拓的。我当年读MBA其实或多或少听取了他的意见,而我本科学经济,对我读MBA有很大帮助。」
Martin指出,青年人大学毕业后到职场发展,未必会有计划或方向。但在职场工作了8至10年后,应能找到一个向前迈进方向,而他也是大约在这个时间,找到发展方向。
「我当时立志要为自己建立一套skills set,是可以『打横行』的。所谓『打横行』,是指可以应用于行业A、B、C、D,即所谓『通才』。但这不易拿捏,而我的认知是,要掌握一门、两门或三门知识。我认为自己掌握到的是数据分析能力,做简报的能力,以及管理团队的能力,这几种能力足以使我继续前进。此外,还要再加上对财务和公司营运有一定的认识。我做过营销主管,而在Microban International (Asia)出任Managing Director,就让真真正正学到如何营运一间公司。」Martin说。
Martin续称,回望自己的职场经历,由天然纤维和纺织,转到生产工业部件的公司,再转到生物化工,都能胜任,相信就是因为掌握了一些特定的基本技能,因而能够应付不同行业的要求。
选科要按个人兴趣
Marin建议青年人在大学选科时,要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到毕业后要进修,可选择与工作有关的科目。而在大学期间,应好好享受大学的生活和读书氛围,多看点教科书。
被问到对于快将进入职场的同学有何建议时,Martin坦言,他在工作上接触到的大学毕业生不多;但在有限的接触中,他感到这一代的青年人耐性不足。 「一直以来,他们需要的东西可以很快或很容易得到,包括物质和资讯。从某方面看,资讯很快到手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事情、事实之间的逻辑和演绎等,如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就不会属于自己的。」
金融科技不能忽视
谈到FinTech,Martin很开心知道母校开办金融科技学士学位课程,而事实上他曾就课程内容提出过意见。
Martin说,对于一般人而言,虚拟银行、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等金融科技,正持续应用到金融服务上,懂得使用这工具,当然可以使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而香港人快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公民,或多或少都应掌握一些金融科技的知识。
对于刚考完文凭试的青年人,Martin认为,如果他们对金融和经济感兴趣,而又想认识科技如何推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考虑修读金融技科课程,即FinTech。如果他们对科技较感兴趣,可以选择以科技为主的课程,即先Tech而后Fin,或其他学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