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仁手记 24:长者忧受不了 打疫苗仍犹

被访者介绍︰林之博士(香港树仁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其研究主要是人口政策、生育、婚姻、移民。)


香港新冠疫苗接种自20212月起已进行了大半年,接种了第一针的比率为66%,但接种比率随着年龄下降,20岁至60岁为70%70岁至79岁接种比率则下降到39%,而80岁或以上更只有14%,本文将会从社会学角度对此现象进行阐述

 

4A's approach 是一个评估政策有效性的理论,4A包括availability(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容易到达)、awareness(意识)和acceptance(接受)。若从availabilityaccessibility层面分析,这主要和接种地点的多少和方便性有关。在接种计划初期,接种人士需要预约,而地点为运动馆、小区会堂或私家医院。这些地点并不是每区都有,而且每个地点只是供应科兴或复必泰疫苗其中一种,及至后来计划逐渐开放给长者,他们不需预约都能到24间小区疫苗接种中心接种,但对于长者来说,仍是不太方便。

 

另一原因为对疫苗接受程度,这与对疫苗的信心,对自身受新冠疫症的影响及对疫苗的利弊之计算是密不可分。最初,接种疫苗后的死亡事件不断在新闻公布,但没有作太多解释;及至后来,特区政府始于网站公布比较数据,包括接种疫苗和没有接种疫苗的死亡率或与背景发病率作比较,以释除公众疑虑,但长者是否很容易理解这些数据存疑。反而,若医生能直接向长者给予意见,这会更为有效,因为长者大多向医生或子女寻求意见,但长者需要到访家庭医生或到医院覆诊时才能询问医生意见,这与前文提及的便利性有关,较有效的做法是于18区屋邨或商场举行疫苗接种日,并安排驻场医生进行一对一医疗咨询。

 

再者与外地相比,香港的新冠疫情不算严重,疫症在外地的死亡率较香港高;香港只在第三波疫情有几间老人院爆发疫情,其余时间疫情相对平稳,这令长者未能充分意识到接种疫苗的迫切性。相反,长者有很多慢性疾病,他们更会忧虑疫苗引起的副作用大过于疫苗为自己带来的保护作用。

 

这可从香港浸会大学于20217月至8月期间进行的「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可见一斑。此计划以电话访问了3,060名香港市民,其中70岁以上长者为448人,他们的犹豫原因包括身体差或长期病患不适合接种疫苗(29%);年纪大,不适合接种疫苗(19%);以及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和后遗症。

 

 

下期树仁手记转一下话题,将由树仁辅导及心理学系老师解说近年一种有助身体与情绪健康管理的工具「钵」。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2021111